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重要新闻 >

国内

打印

“融”“荣”与共 习近平带领港澳台同胞共圆中国梦

  “融”“荣”与共 习近平带领港澳台同胞共圆中国梦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

  央视网消息:“增强大局意识和忧患意识,锐意进取”;“抓住机遇,共谋发展,与祖国人民共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12月15日,习近平分别会见来京述职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期间再一次向港澳同胞发出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号召。

  两个月前,北京人民大会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语气坚定:

  “我们坚信,只要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顺应历史大势、共担民族大义,把民族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就一定能够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

  话音未落,全场掌声如潮。

点击进入下一页

  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图片来源:新华社)

  3处展开论述,41次出现“香港”“澳门”“台湾”字眼、1300多字阐述

  “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十九大报告以浓墨重彩的一笔,宣告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中国人,包括港澳台同胞!

  ——新时代需要所有中国人,包括港澳台同胞!

  ——新时代将成就无数中国人,包括港澳台同胞!

  昂首阔步新征程,习近平带领港澳台同胞一起,并肩前行!

  共担又共享 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11月11日,粤港澳青年南沙新区第五届十八罗汉山定向越野竞赛举行,近千名参赛者中有300余名港澳青年学生。

  活动的主题为“南沙新征程,青年再出发”,这恰恰契合了新时代中国的大主题。

  中国迈进新时代,香港、澳门与祖国内地的命运始终紧密相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香港、澳门与祖国内地坚持优势互补、共同发展,需要港澳同胞与内地人民坚持守望相助、携手共进。为此,十九大报告将坚持“一国两制”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结合在一起,为港澳发展和港澳工作指明方向。

  这“体现了港澳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地位,体现了中央对港澳工作的高度重视。”12月15日,习近平在分别会见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时,均一再强调把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确定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意义十分重大。与此同时,习近平再一次深情承诺:中央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此前,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已明确提出: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

  总书记的话似一股暖流,承载着党中央一如既往的有力支持,传递着真切动人的同胞爱手足情,令港澳同胞感到振奋和鼓舞。

  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崔世安撰文表示,十九大报告充分体现了中央对港澳同胞的亲切关怀,对港澳发展的大力支持和对港澳工作的高度重视。

  “香港背靠强大的祖国,有着无限的发展机遇,这是香港未来发展首要的信心来源。”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对未来发展信心十足。

点击进入下一页

  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报告。(图片来源:新华社)

  回首过往,在党中央关心支持和各方共同努力下,港澳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2012年至2016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2.6%,高于发达经济体同期平均增速;澳门经济在深度调整后止跌回升,人均本地生产总值居全球前列,社会事业迈上新台阶……

  有机遇就有希望,有挑战也有风险。

  “作为前无古人的事业,‘一国两制’实践不会一帆风顺。”习近平一针见血指出,继续推进“一国两制”事业,必须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

  进入新时代,坚持“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发挥自身所长,服务国家所需,成为香港、澳门参与融入国家进步和民族复兴的重大机遇。

  踏上新征程,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支持特别行政区政府和行政长官依法施政、积极作为……履行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宪制责任”“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澳力量”……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

  港澳同胞应牢记使命,把握住前所未有的时代机遇,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在共担民族复兴历史责任的新征程中,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

  两岸一家亲 真心实意为台胞谋福祉

  同胞情深,血浓于水;命运与共,携手同行。

  ——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

  ——我们将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

  ——我们将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心灵契合……

  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这一番真挚表态,体现了为台湾同胞谋福祉、办实事的真心实意,赢得阵阵掌声。

  走出人民大会堂,与会代表们仍旧心潮澎湃。“一系列政策宣示饱含温情,让台湾同胞看见了推进两岸交流、造福两岸民生的美好未来。”十九大台籍代表符之冠感慨:我坚信两岸同胞会越走越近、越走越亲,在交流交往中实现心灵契合,在携手发展中共圆属于两岸中国人的美好中国梦。

点击进入下一页

  2015年9月21日,一名乘坐两岸直航班机前往台湾的台胞在福州长乐机场展示电子台胞证。(图片来源:新华社)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

  “我们为推动两岸关系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实现两岸同胞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台湾同胞的关爱,化成了实实在在的行动,变成了真真切切的福利。

  长期以来,大陆方面积极出台政策措施,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工作、生活提供诸多便利,创造更好条件,让两岸民众,尤其台湾同胞从交流中拥有更多“获得感”。2013年至2017年上半年,两岸累计贸易额达到8512.3亿美元,其中2014年达到198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两岸人员往来4096.7万人次,其中2015年达到985.6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如果说在台湾创业是从‘0’到‘1’的积累,在大陆创业就可能划出‘1’到‘100’的曲线。”台湾青年创客许毓仁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鼓励台湾的小伙伴到大陆试试身手。

  人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两岸同胞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是割舍不断的手足情。只有携手同心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迎来共同的美好未来。

  不负新时代 乘势而上“说干就干”

  有一种“得到”叫党的关怀,有一种“付出”叫接续奋斗。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10月25日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铿锵有力的话语,引发强烈共鸣,唤起奋斗激情。

  10月27日,十九大闭幕第三天,港澳两地特区政府正式签署《香港特别行政区与澳门特别行政区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双方同意港澳与广东省共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并将其确定为未来的合作重点。有分析认为,该协议的签署将有利于两地携手发挥好制度优势,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12月15日,港珠澳大桥桥梁供水管道宣告贯通,这也标志着这一世界级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的建设又迈出了关键一步。一桥飞架三地,必将进一步打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空间。

  “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习近平的谆谆教诲犹言在耳。十九大之后,关于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的热点新闻不断,互利互惠共发展的“火热”之势在延续。

  11月6日,两岸产业界交流的年度盛事--2017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在南京启幕。这是十九大后两岸最大规模的民间经贸交流活动,为期两天的热烈讨论达成多项合作共识,累计签署合作协议29项。两岸经济合作新篇章在万众期待中挥毫写就第一笔。

点击进入下一页

一辆运输沥青的工程车辆行驶在港珠澳大桥桥面上。(图片来源:新华社)

  新时代蕴藏的机遇,总能让人精神振奋、激情满怀。

  “香港将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及‘一带一路’倡议,为国家发展提供动力,也促进自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已经开启,这个更凸显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进程中,必将为澳门带来正面影响和更多机遇。”对于未来,港澳同胞信心非凡、干劲十足。

  来自台中、已在大陆生活多年的黄炜峻由衷感慨:“大陆方面将台湾同胞看作骨肉兄弟,愿意率先同台胞分享发展机遇,令人感动。作为台胞,希望台湾当局可以感受到大陆的善意,认同‘九二共识’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希望两岸同胞携手同心,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肩负使命,奋斗以成。“民族强盛,是同胞共同之福;民族弱乱,是同胞共同之祸。”迈入新时代,我们必须“把民族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万众一心,踏上新征程,开启新时代。(文/蔡纯琳)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zyxw/gn/2017-12-17/47782.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7-12-17 关键字:国内  重要新闻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