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马全林:保护生态就是保护民生
春节期间,正是家人团聚和放松的时间,但对马全林来说,这是他准备提案的“冲刺”阶段。搜集资料、核对数据、查阅文献,他在繁忙的工作中度过春节。
今年45岁的马全林是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知识产权办公室主任兼学术委员会主任。自1997年大学毕业后,他就开始了荒漠生态学与荒漠化防治研究。经过多年努力,他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沙漠医生”,为沙漠治理和保护开出诸多良方。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马全林以第一提案人身份提交的4份和生态有关的提案全部立案。加大沙区退耕还林还草面积、加强乌兰布和沙漠保护等建议均被相关部门采纳落实。也是在2018年,在多年考察研究基础上,他完成了《乌兰布和沙漠植被》的编写,并正式出版。
过去一年,他依旧忙于野外科考,认真履职,继续聚焦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相关主题,期望实现更多沙生植物的丰产栽培。他还带领团队在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里连续考察20多天,为阻止两大沙漠合拢寻找对策。
马全林说:“在荒漠化防治上,我们既要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精准治沙,改善沙区生态环境,也要通过培育沙区经济作物,带动群众种植,提高增产增收。”
沙葱、沙米是干旱荒漠区特有的野生沙生食用植物,在民勤、古浪等都有分布,深受当地人喜爱。“野生植物被连根拔起,不但破坏了生态环境,而且不利于自身繁衍。由此,我们研究人工栽培技术,解决高产难题,给沙区群众发展产业找到一条更好的出路。”马全林说。
2018年以来,马全林持续示范和推广沙生植物的种植面积。民勤等多地的一些农民走上了沙区产业发展致富的道路。“我们解决了大田和大棚的沙葱种植和丰产栽培技术,无偿传授给农民,现在一年四季都不缺沙葱,冬天也能吃到新鲜的沙葱。”马全林说。
一年365天,马全林有近200天在野外调研或考察。对他而言,没有节假日,每年的“五一”和“十一”假期,是野外观测和植被调查最好的时间。沙尘越肆虐,他越要冲到观测一线,在风沙中坚持采集数据。荒漠里“地为床、天为被”的野外艰辛,旷野中风吹日晒、与沙抗争的考验,在科学成果得到广泛应用时以及相关提案被采纳落实时,似乎都不值一提。
在今年全国两会到来之际,马全林已准备了好几份提案,主动建言献策。《关于扩大甘肃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规模,提高补助标准的提案》《关于规范和整治林区和草原围栏的提案》等将为西部生态保护“鼓与呼”。
马全林说:“保护生态就是保护民生,就是增进民生福祉。这是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更是政协委员的责任担当。”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通过大量研究,马全林和团队在民勤、古浪等地推广各类治沙技术模式面积达2万余公顷,保护农田3万多公顷,不仅改善了沙区的生态环境,而且帮助农民实现了增产增收。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zyxw/gn/2019-02-18/55126.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