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重要新闻 >

国内

打印

峥嵘岁月 不朽丰碑

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天安门广场的中心,矗立着一座不朽的丰碑——人民英雄纪念碑。它与北面的天安门、西面的人民大会堂、东面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南面的毛主席纪念堂,共同组成了代表国家形象的标志性建筑。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形设计和浮雕创作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文化精神,在新中国纪念性建筑、大型浮雕和公共艺术方面具有重要开创意义。它不仅是新中国美术史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对当代中国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同样提供了历史借鉴和艺术经验。

纪念性建筑的文化脉络与超常尺寸,是历史维度与现实空间维度作用于人的心灵的前提。这座纪念碑碑基占地3000多平方米,碑高37.94米,由1.7万块坚固美观的花岗石和汉白玉砌成。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全部建筑,加上地下30米见方的钢筋混凝土基础在内,总重约1万吨。纪念碑的两层台基四周都有宽敞的台阶和汉白玉护栏;碑身台座分两层,下层大须弥座束腰部分,四面镶嵌8块大型汉白玉浮雕和两块装饰浮雕,浮雕反映了从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历史。碑身正面装有一块巨大的花岗石,上面刻有毛泽东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镏金大字。碑身另一面用7块大石组成,镶着毛泽东撰写、周恩来手书的镏金碑文。

1949年9月30日奠基,1952年8月1日开工,到1958年5月1日落成,人民英雄纪念碑在选址、造型、组织等方面,都体现出其作为新中国美术史上重大公共艺术工程之一的地位,可以说,它代表了新中国纪念性建筑与雕塑艺术的最高水平。

这是一座为人民而建的纪念碑。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由国家兴建的大型纪念碑以人民为创作主体,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唯物史观。在建设过程中,人民英雄纪念碑从构想到设计施工,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关注,设计方案多次征求社会意见,因此,它也是集思广益的民族智慧的产物。

作为大型公共艺术项目,人民英雄纪念碑具有高度的艺术完整性。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筑设计、浮雕创作与工程施工,在“突出碑文”这一明确的主题思想指导下,互相协调呼应,取得了内容表达与形式创新的完美统一、碑形建筑语言与浮雕创作的完美统一、纪念碑与天安门广场和周围建筑的景观统一、纪念碑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的统一,充分体现出纪念碑作为综合性公共艺术的整体性魅力。

从建筑的历史与文化角度来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与中国传统碑碣及古代建筑具有深厚的文脉联系。以镌刻文字为主题,是中国传统碑碣的形式特征;须弥座自古希腊和印度传入中国,早已成为中国本土建筑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须弥碑座上进行石刻浮雕,是中国古代便已十分成熟的艺术形式;纪念碑的结构兼具碑与塔的特征,与中国传统建筑形式“塔”具有文脉联系;碑顶采用上有卷云下有重幔的单檐庑殿古典建筑式样,庄严凝重,与汉代石阙有一定的文脉关系,具有东方美学意蕴;在浮雕纹饰设计方面,设计者选择采用百花和卷草作为碑座装饰纹样的主题,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另外,以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花圈,以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光辉永照”装饰花纹,都表达了对人民英雄的永久敬仰……

毫无疑问,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整体设计风格,体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可以说,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筑艺术与雕塑艺术的创作,离不开以建筑家梁思成、雕塑家刘开渠、画家彦涵等为代表的艺术家的团结合作,是中国老一辈艺术家对东西方艺术深入研究并融会贯通,在传统基础上创新的成功范例。因此,人民英雄纪念碑有别于古今中外任何一座纪念碑,从建筑到雕塑,都体现了中外优秀艺术与文化的融合,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华民族在文化上的开阔胸怀与创造精神。

纪念碑浮雕的创作,也是在整体性原则的指导下进行的。8块浮雕共刻画了172位人物,虽然表现的历史事件不一样,但都贯穿了对纪念碑碑文主题的理解与阐发。这些作品选取了极具历史意义的场景和瞬间,展现了中国人民在紧要关头以积极行动,参与创造历史的过程。位于画面中心的主要人物振臂一呼,民众群起而响应,鲜明表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主题——“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画面人物形神毕肖、呼之欲出,静止的浮雕却表现出极富动感的场景,有血有肉,以极大的艺术感染力打动亿万人民,引领观众进入历史,更加珍惜今日。具有写实性和叙事性的纪念碑浮雕,研究和吸收了中外雕塑艺术的形式规律,生动丰富且具有概括性,风格统一又不乏多样性,不仅是新中国成立后雕塑艺术的一个高峰,也是20世纪中国艺术中极具历史性和艺术性的代表作。

纪念碑往往是仪式场所的中心,它将公众召集到它的周围,形成民族的、社会的、城市的精神文化向心力,强化一个时代的思想、信仰与价值观。所以,一座纪念碑或具有纪念碑性质的建筑,总是承担保存记忆、构造历史的功能,作为社会群体世代相传的精神纽带,成为人类永恒的精神中介物,以及沟通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作为仪式场所的建筑物,同样是一种象征的符号,它最大的艺术功能就是精神意义的生成,以其崇高和理想的价值召唤与公众进行心灵的对话沟通。因此,在人类历史上,不同的文明、民族都修建了许多纪念碑性质的建筑或构筑物,它们以不同的方式显示了纪念碑对于民族凝聚力和文化价值观的重要作用。

基于此,2018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规定:矗立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解放、人民自由幸福和国家繁荣富强精神的象征,是国家和人民纪念、缅怀英雄烈士的永久性纪念设施。人民英雄纪念碑及其名称、碑题、碑文、浮雕、图形、标志等受法律保护。清明时节,我们再次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不仅是为了研究其独特的建筑与雕刻艺术,更是为了通过纪念碑的研究,向那些为国捐躯的人民英雄表示诚挚的敬仰。历史不会忘记那些为国牺牲的人民英雄,而那些设计修建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人,也将和纪念碑一样永远铭刻在后人心中。

(作者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zyxw/gn/2019-04-07/55959.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9-04-08 关键字:国内  重要新闻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