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绽放时代光彩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9日宣布,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将于5月15日在北京隆重开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出席大会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并出席有关活动。以“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是今年继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之后,中国举办的又一场重要外交活动,是具有标志意义的国际盛会。
亚洲是世界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华文明、印度文明、两河文明等世界三大古文明皆发源于此。多元的亚洲文明彼此交相辉映,绘就人类文明史上的壮丽篇章。
从黄河长江流域到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从印度次大陆到中南半岛,数千年来,亚洲各国文明从来都不是固步自封,而是在思想、艺术、宗教、经济、科技等各领域交流互通,让古老的亚洲文明充满生命力。
公元前100多年,中国就开始开辟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西汉时期,中国的船队就到达了印度和斯里兰卡,用中国的丝绸换取了琉璃、珍珠等物品。佛教、阿拉伯数字、各种农作物等从印度、西域、东南亚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丝绸、瓷器等则传至亚洲各地,并通过古丝绸之路等线路,与欧洲文明互通有无。
几千年来,亚洲各国人民走过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文明样式;几千年间,亚洲不同文明互学互鉴,搭建起各国共同发展的民心桥梁,筑牢亚洲各国友好交流的情感基础。
正如习近平主席2014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时所言,“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开放包容、多元互鉴、多样一体已成为21世纪人类文明家园的主基调。文明交流互鉴的思想内涵不断丰富,影响与日俱增,亚洲各国间文明交流互鉴结出累累硕果。
“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国家年、文化年、旅游年、艺术节、电视周、图书展……近年来,亚洲各国广泛开展人文交流与合作,规划实施了一大批品牌项目和活动,推动各国展现各自文化风采,促进不同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兼容并蓄,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
“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法国卢浮宫、古玛雅文明的奇琴伊察、中亚古城撒马尔罕……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和多种宗教,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的文明都有自己的本色、长处和优点,都有其价值,都值得被尊重、值得被珍惜。习近平主席指出,要了解各种文明的真谛,必须秉持平等、谦虚的态度。如果居高临下对待一种文明,不仅不能参透这种文明的奥妙,而且会与之格格不入。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傲慢和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
“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世界佛教论坛、中韩日公共外交论坛、中日韩青年论坛、中国—南亚合作论坛……主题多样、领域广泛的多种论坛在亚洲各国举办,共同探讨实现文明相融相通的路径,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搭建重要平台。
世界的快速发展让千里之遥变成咫尺之邻,文明互动空前频繁。但同时人们必须看到,当今世界仍面临诸多挑战。解决这些难题,仅靠一国或一种文明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各方坐下来加深了解,凝聚共识。所谓“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
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本次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即将在北京拉开帷幕,中国广邀各国政要、学者和艺术界人士,共话文明交流互鉴,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
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本次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就是这样一个集合传承与创新的平台:它为亚洲各国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展现自身璀璨辉煌的文明成果;也为不同文明搭建起互学互鉴的平台,促进亚洲协作互信,凝聚亚洲发展共识,激发亚洲创新活力。
正如大会标志所呈现的那样,按照亚洲地理位置的六个分区设计成六瓣互动的花瓣状图形,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彩颜色交织融合构成,绚丽多彩、各具特色的亚洲不同文明共同携手,在交流互鉴中绽放时代光彩,为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zyxw/gn/2019-05-10/56507.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