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重要新闻 >

国内

打印

人类登月50年 中国探月亦可期

  50年前的今天,经过漫长的飞行,阿波罗11号飞船着陆器正式登陆月球,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代表人类首次踏上了地球之外的天体,迈出了他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

  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在月亮上留下存在的印记,对全世界人民来说,不仅是航空航天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更是属于全人类的一份永恒的记忆。登月带来的丰硕的技术成果至今仍在造福大众,登月背后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影响着无数后来者无畏前行。

 

 

  50年过去了,如今中国的月球探测计划“嫦娥工程”也已经进入第16个年头。中国的探月起步虽晚,但后劲十足。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了解到,2019年初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的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巡视器目前已完成第七月昼工作,再次迎来月夜。7月9日9时,嫦娥四号着陆器按地面指令完成月夜模式设置,进入月夜休眠。随后,“玉兔二号”巡视器于7月9日9时10分进入“梦乡”。

  在第七月昼,嫦娥四号着陆器上月表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仪、低频射电频谱仪按计划开机工作,继续开展科学探测任务。“玉兔二号”巡视器在此期间按既定路线继续移动,并在多个探测点进行相关探测工作,红外光谱仪、全景相机、中性原子探测仪、测月雷达获得了大量科学探测数据。

  50年前,阿波罗11号任务着陆区被命名为“静海基地”;50年后,嫦娥四号任务的着陆区被命名为“天河基地”。月球上有资格以“基地”命名,且获国际认可的,仅此两处。

  “经过嫦娥一号、二号、三号和四号任务的成功实施,中国在轨道设计、高精度测控、月面软着陆的就位探测和巡视探测等众多深空探测技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在月球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基础性与创新性成果;培养了一支年轻的、科学技术素质与能力全面发展的人才队伍。希望中国人登上月球的那一刻能早日到来。”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首次探月工程月球应用科学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说。

  此前,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就嫦娥四号任务情况及我国后续深空探测计划进行了介绍。他表示,中国将继续实施月球探测工程,突破探测器地外天体自动采样返回技术,实现区域软着陆及采样返回,探月工程将实现“绕、落、回”三步走目标。

  月球探测和深空探测是人类走出地球家园、探索外层空间的必然选择。吴艳华表示,随着探月工程的持续推进,后续还将发射嫦娥六号等月球探测器,按计划执行月球极区探测和月球南极采样返回等;嫦娥七号计划执行月球南极综合探测,包括地形地貌、物质成分等。

  月球探测的每一个大胆设想、每一次成功实施,都是人类认识和利用星球能力的充分展示。前不久,我国还组织科研人员对月球探测器着陆区选址和相关科学价值进行了充分研讨,为探月四期工程及后续科研站建设提供了参考。

  在广袤的深空,唯有创新才能抢占先机。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公开信息显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将通过一次发射任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对火星开展全球性、综合性的环绕探测,并对局部地区开展巡视探测。目前工程已进入正样研制阶段,计划于2020年发射。

  此外,中国后续还计划开展火星采样返回、小行星探测、木星系及行星穿越探测等三次任务。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zyxw/gn/2019-07-20/57722.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9-07-21 关键字:国内  重要新闻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