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重要新闻 >

国内

打印

辛识平:习主席新年首访的高频词传递什么信号?

  国家元首的新年首访,总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18日,伴随习近平主席的专机从内比都国际机场腾空而起,习主席对缅甸的国事访问画上圆满句号。访问时间虽短,却见证了千年“胞波”情谊的源远流长、中缅互利合作的累累硕果。其中,“中缅命运共同体”一词被反复提及,成为备受关注的高频词。

  这个词,标注着新时代中缅关系发展方向:它出现在习近平主席在当地媒体发表的署名文章中,体现为习主席与缅甸政要会谈时的一致共识,更被写入两国发表的联合声明,深刻诠释了中缅两国唇齿相依、休戚与共的特殊关系。

  这个词,也是中缅民心相通、互利合作的生动写照。它凸显了历久弥坚的“缘”:中缅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胞波情谊历经千年始终如一;它传递了守望相助、携手同行的“光”:近年来,两国民间交往日益密切,中国在缅开展的“光明行”义诊活动,帮助众多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它夯实了合作共赢的“路”,两国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加强战略对接,使得互利合作结出更多硕果。

  “中国一直是我们的好朋友,命运已把我们双方紧紧联系在一起。缅方愿与中方继续同甘共苦,构建命运共同体。”缅甸政要的感慨,既蕴含对中缅友好的高度期待,也折射出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深入人心。如今,身处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思考:命运共同体到底意味着什么?又将带来怎样的改变?

  命运共同体很宏大:它以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为目标,通过构建各种区域、国别命运共同体,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人类命题。

  命运共同体也很具体:它是“一带一路”合作的大项目:中巴经济走廊、中老铁路、雅万高铁、中欧班列等不断推进,在全球绘出一幅合作共赢的瑰丽画卷;它是沿线各国人民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从东非第一条高速公路,到马尔代夫第一座跨海大桥,一个个“零的突破”,带来生活的便利,传递着暖心的温度。“中国与合作伙伴能够共享和平与繁荣,这就是命运共同体”,正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前署长克拉克所说,脚踏实地的中国行动,让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不仅写入联合国文件,更加印刻在人心之中,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与行动。

  “胞波感情重,江水溯源长。”从缅甸出发,中国外交在2020年新年伊始又写下精彩一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又谱写了新的篇章。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zyxw/gn/2020-01-19/60898.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20-01-20 关键字:国内  重要新闻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