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国际合作,习近平的“怎么做”和“为什么”
(近观中国)抗疫国际合作,习近平的“怎么做”和“为什么”
中新社北京3月9日电 题:抗疫国际合作,习近平的“怎么做”和“为什么”
作者 钟三屏
随着多国新冠肺炎感染者数量持续攀升,全球战疫进入关键时刻,“全球一盘棋、各国共进退”日益成为国际共识。
“积极开展抗疫国际合作”“维护地区和全球公共卫生安全”,这是一个多月来,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在带领中国全力战疫之时,与世界密集“对话”中使用的高频表述。在此全球疫情告急时刻,这些表述显示出不一般的意义。
抗疫国际合作,单从短语本身看,是一个极其宏大的概念,但若回归习近平的公开表态、结合中国一系列“外向”行动,“抗疫国际合作”的内涵——怎么做、为什么——清晰具象,“器”“术”“法”“道”的中国古老智慧,成为最好的注脚。
“器”的层面,战疫过程中中国与世界始终在物资上互通有无。巴基斯坦拿出全国库存口罩给中国,蒙古国向中国捐赠3万只羊……此前中国接受了来自世界的善意与帮助,习近平多次向相关国家致谢。随着境外疫情升级,习近平越来越多提及“向其他出现疫情扩散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
经历过防控初始阶段的“口罩荒”“检测试剂供应不上”等困境,中国感同身受,特别了解疫情暴发国家尤其是一些卫生体系不稳固国家的“第一需求”。“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最近一段时间,中国力所能及地向巴基斯坦、日本、韩国、伊朗、非盟等国家和组织紧急捐赠医用物资。中国政府还向世界卫生组织捐款2000万美元,用以支持世卫组织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国际合作。国与国之间同舟共济,在物资上的互通有无,以及所展现的情感上的患难与共,正是危急时刻展开国际合作最朴素的一步。
“术”的层面,中国从疫情暴发之初即与世界加强科研合作和数据分享。传染病防治是一个需要集成人类智慧合力解决的全球性难题。在谈到抗疫科技合作时,习近平特别指出,要加强“同有关国家特别是疫情高发国家在溯源、药物、疫苗、检测等方面的科研合作,共享科研数据和信息,共同研究提出应对策略”。
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及时通报疫情信息、分享部分毒株全基因组序列、在世卫组织框架下开展技术合作、与全球分享疫情防控和诊疗方案等多份技术文件……无不体现一个负责任大国应有的态度。全球化时代,人类命运休戚相关。面对疫情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各国之间加强科研合作,科学家联手对抗疫情,不仅能加速人类战胜病毒的步伐,而且有助于构建更公开透明的环境,消除“信息疫情”,为全球联合抗疫创造清朗的舆论空间。
“法”的层面,在防控疫情的同时,中国亦致力于与世界各国共同构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防控体系。习近平在与多位外国领导人的“对话”中提到,中方“既对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观察认为,这显示中方不仅关切合力解决当下之急,更致力于促成机制化合作,推动构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防控体系。
比如,“期待国际社会加强协调,为维护人类健康福祉而一起努力”“同相关国家密切沟通,分享防疫经验,协调防控措施”,体现了习近平对各国进一步提升政策协调“默契度”的期待。再如,推动建立地区之间乃至全球层面的“新契约”。习近平指出“加快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八大行动’中的卫生健康行动,推进非洲疾控中心建设,加强中非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合作”,中方提出建立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应急联络机制……这些机制的搭建完善,将进一步为人类撑起全球公共卫生安全这把大伞。
“我一直讲,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战胜关乎各国人民安危的疫病,团结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如果说前述三个层面阐明了“怎么把事做正确”,那么习近平反复强调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则从“道”的高度向外界解释了“什么是正确的事”。观察强调,这也正是此前世卫组织评价中国领导人面对大疫具有“足够领导力和政治意愿”的动力之源。
不管是西方智慧“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还是古代波斯名句“亚当子孙皆兄弟,兄弟犹如手足亲”,抑或是中国古语“山川异域,日月同天”,无不彰显不同文明对守望相助、命运与共的共识。分析认为,这也正是习近平“公共卫生安全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各国携手应对”的认知基础和行动指引。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zyxw/gn/2020-03-09/61758.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