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习近平“两山论”发源地透视绿色跨越
3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考察
青山叠翠、流水潺潺、翠竹连绵、溪水叮咚,在浙江省安吉县有一座美丽的村庄——余村。它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地方,15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这里提出了一个科学论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3月30日,习近平调研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再次强调“两山论”——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一种经济,保护生态,生态也会回馈你。
长期以来,有一种观点认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会影响经济发展速度。“余村经验”为人们带来哪些启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应如何平衡?本期《中国之治》从习近平“两山论”的发源地——余村“绿色跨越”出发,探讨聚焦美丽乡村建设中如何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统一”。
“余村经验”胜在何处?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了余村,在村里简陋的会议室里,听取当地镇委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的汇报。在余村的这间会议室,“两山论”历史性登场。
几天后,习近平在“之江新语”专栏写道:“在选择之中,找准方向,创造条件,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余村人靠着挖矿山、建水泥厂实现了生活富裕。但这种方式导致了严重的资源破坏、环境污染问题。
余村人敏锐地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新世纪之初的2003到2005年间,不但关停了矿山和水泥厂,而且开始封山育林、保护环境,这一举动,展现了余村人的勇气、魄力和担当精神。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从根本上讲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余村2019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796亿元,农民人均收入49598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21万元,是远近闻名的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
“余村十多年的实践经验中有两点特别值得广泛推广。”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农村环境与生态经济研究室主任于法稳指出,“第一是发展理念。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指导下,余村人民不但实现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而且实现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成为全国闻名的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美丽乡村示范村。”
“第二是发展方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提出之后,余村人有了新发展理念,推动了发展方式的根本性改变,依托‘竹海’资源优势,着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开农家乐、民宿,办漂流。”于法稳表示,“生态保护效益成功转换为经济效益,实现‘越环保,越富裕’。”
“余村不是孤立的一座‘人工盆景’,而是浙江千万个善治村大美风景的光辉写照和生动缩影。”湖州师范学院教授沈月娣强调,“从‘矿山’到‘青山’,从‘卖石头’到‘卖风景’,余村的绿水青山之路,同时也是一条乡村善治之路。”
十五年前,余村见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诞生。如今,余村正以自身的发展实践,成为了生动诠释这一理念的典型样本。
乡村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能否兼顾?
长期以来,有一种观点认为,在乡村发展中如果加强生态保护就会影响经济发展速度。也就是说为了追求经济增速,环保方面该松一松、缓一缓,哪怕会牺牲环境,也要先让经济搞上去再说。
而“余村经验”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规律,破除了环境保护和发展经济相互对立的错误认识。
“吃祖宗饭,砸子孙碗”,这是一种以牺牲自然环境换取经济发展的粗放增长模式。必须清楚地看到,目前我国环境容量有限,生态系统脆弱,污染重、风险高的生态环境状况还没有根本扭转。
一些基层领导认为做任何工作都需要经济发展提供财力支撑,不发展经济怎么办?实际上,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而不是单纯的GDP增长。一旦环境被污染,人们的健康受到威胁,经济发展也失去了意义。
“要做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问题,首先需要解决好理念问题、认识问题及政绩观问题三大问题。”于法稳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从理念、认识和政绩观三个角度进行调整。”
“首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让生态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其次,纠偏‘把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对立起来’的错误认识,生态保护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不仅仅是资源,也不仅仅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更是潜力和可持续力;第三,扭转政绩观,一些地方政府领导认为有财政支撑后才能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但实际上生态环境问题一旦出现,可能是永远都不能实现逆转。”于法稳解释。
“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五句话二十字总要求是有机统一整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沈月娣指出,平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要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经济目标与生态目标间的关系;二是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之间的关系。三是国家目标、基层干部目标与农民目标之间的关系。
“余村能够做到经济与生态双平衡,一方面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民主法治建设各环节,另一方面将这一理念贯穿村民自主管理全过程,思考经济与生态保护的过程,进一步折射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和治理的转型历程。”中共湖州市委党校科研处讲师胡占光在文章中指出,“余村的成功经验集中凸显了生态建设与乡村治理互动的实践逻辑。”
通过坚持生态文明与社会治理同步推进、美丽乡村与善治乡村一体建设,余村形成了一套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生产生活生态齐发展的治村之道。
从余村到远方,“两山论”再添哪些新内涵?
余村地处南方,具有良好的生态条件,自然资源也非常丰富。而在降水较少、植被较疏的西北地区村落,“两山论”同样能够为村民带来“百姓富与生态美统一”的幸福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这要求我们应当恰当认识自然环境优势的问题。”于法稳解释道,“一些西北村落有符合其自身区域特点的生态景观,同时西北具有独特文化积淀,值得充分挖掘展示。”
例如西北地区的雅丹地貌、黄土高坡等等,沟壑纵横间呈鬼斧神工之美。而水土流失防治与生态环境建设战略,自然是保障自然景观的必要条件。
陕西省安康市属国家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当地人综合利用山、水、人基本要素,推进富硒产业、生态旅游、山林经济、涉水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等生态友好型产业跃上新台阶,形成了“人养山、山养人”“人养水、水养人”的良性循环。
“我们破除传统思维中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对立起来的误区,坚持循环产业体系是安康绿色发展的命脉,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中共安康市委书记郭青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做到了将环境保护由末端治理转变为源头治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5年前的高瞻远瞩,成就了余村多年后成为美丽乡村的建设典范,这不仅是一条富裕路,更是一条长久的健康路、幸福路。如今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非常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再访安吉,再探“两山论”的发源地,对外传递了明确的信号: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无论形势多困难、挑战多严峻,中国将始终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
当前,全球正面临新冠肺炎疫情考验。让我们更加深刻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只有绿色发展,才能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才能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这次全球疫情,恰恰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浙江大学教授、湖州师范学院“两山”理念研究院院长黄祖辉表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这个生命共同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实基础”。
坚定不移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共同肩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责任,一幅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得益彰的美丽中国画卷,必将在神州大地更加壮阔地铺展开来。 (邓志慧、宋子节)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zyxw/gn/2020-04-06/62246.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