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千万”挂念
最近,小组到浙江乡村转了一大圈:在杭州小古城村,三层别墅民房排列成行;去湖州仙潭村,坐在图书馆前坪品尝咖啡;入金华寀卢村,驻足千亩稻田边,看植保无人机嗡嗡飞过……小组拍下不少山水画般的田园风光,伙伴们忍不住感慨:“这和我印象中的农村不太一样。”
20多年前,浙江许多乡村还是“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垃圾无处去、污水到处流”……然而,一项工程的推进,使上万村庄发生了巨变。
一
2002年10月,习近平刚到浙江工作就开始了密集调研。118天里,他跑了11个地市、25个县。
彼时的浙江,经济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但也面临环境污染带来的阵痛,农村建设和社会发展明显滞后,3.4万个村庄中,只有4000多个环境相对较好。“起早贪黑赚钞票,垃圾堆里数钞票,躺在医院花钞票”是不少村民的生活写照。
改变农村风貌从哪儿入手?
2002年12月,习近平赴杭州市萧山区梅林村考察,在这里,他看到了一个令人向往的村庄:新式住宅、中心公园,连片绿地沿村道铺设,水、电、煤气等配套一样不少。习近平看后深有感触,提出建设一批标准化、规范化、全面发展的,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叫得响的小康示范村镇。
第二年5月,在奉化滕头村,习近平看到这里处处绿树成荫、花果飘香。得知早在1993年村里就成立了村级环境保护委员会,习近平有感而发:“一个人如果家里很整洁、环境很好,做人做事的信心也会提高,人改变环境,环境反过来也能影响人。”
浙江省农办牵头给习近平报了一套方案,计划整治1万个村庄。习近平说,整治1万个村我同意,但你们不够细致。怎么整治?要有样板,以县级为平台、乡镇为主战场、村一级为主阵地,每个县搞10个示范村,100个县就是千村示范,这个工程就叫“千村示范、万村整治”。
2003年6月5日,在习近平倡导和主持下,浙江全省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
二
“千万工程”名字响亮,但基层干部群众也有顾虑:环境整治会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农村量大面广,投了钱啥时能看到成果?
为推动这项工程见实效,习近平想了两个法子:一是每年开一次现场会,省委书记出席,带领市县干部考察两三个示范村,并作现场指导;二是每年办一次成效展,他亲抓“千万工程”的部署落实和示范引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2005年8月15日,在“千万工程”启动2年后,习近平走进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余村搞“石头经济”,炸山开矿,一度成为“富裕村”,可环境问题随之而来:余村的山成了“秃头光”,水成了“酱油汤”。
2003年至2005年,借着“千万工程”的东风,余村关了矿洞、停了工厂。环境是好了,老百姓收入却下滑了不少。
余村该咋发展?在村委会狭小的会议室里,习近平听取村领导班子的汇报。当谈及当地关停了矿山和污染企业时,习近平笑着对大家说:“你们关矿停厂,是高明之举!”“过去我们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本身,它有含金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提出的科学论断,不仅让余村瞄准了新的致富之道,更为浙江村庄的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
今天的余村,青山环抱,满目绿意。村里不少人盖起民宿、办起农家乐,一些本在大城市工作的年轻人也回乡开咖啡馆、做文创店。从“砍木头”到“看木头”,从“挖石头”到“赏石头”,浙江农村的发展模式有了重要转变。
自2003年起,浙江已连续20年召开“千万工程”现场推进会,每5年出台1个行动计划,一张蓝图绘到底: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浙江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
三
2006年9月,习近平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栏目发表了一篇文章《建设新农村要体现因地制宜原则》。文中有句话:“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正是因地制宜的必然选择。”
浙江各地的自然差异和经济差异较大,山区、平原、丘陵、沿海、岛屿各不一样,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城郊和纯农业村庄也不一样。习近平叮嘱,加快村庄整治和环境建设,不能盲目崇洋、崇大、崇快;不能千篇一律,必须因地制宜。
实行“千万工程”,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村庄,绝不是要把农村变得千篇一律。这次在浙江,小组就看到了美丽乡村的“千村千面”——
位于绍兴市柯桥区漓渚镇的棠棣村有“千年兰乡”之称。借着村居环境的改善,棠棣充分发挥“中国春兰故乡”的资源优势,打造以花木交易为主导产业、以兰文化创意研学体验为新兴产业的特色旅游景区村,一朵朵兰花成了老百姓手中的致富花;
从棠棣村出发,往南走百余公里,小组来到寀卢村。上世纪90年代,寀卢村村民创造出水稻“撒直播”法,一举解决田地抛荒难题,被作为“寀卢经验”大力推广;
从棠棣村驾车往西北方向走,2小时左右即可抵达小古城村。20多年来,这里流传着一套“村里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的民主议事法子,大到村容村貌怎么改,小到村里的停车位怎么建,村党委带头和村民一次次在一棵古樟树下开展民主协商……
乡村如何振兴,答案不止一种。“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这是习近平的期盼。
四
2018年9月26日,美国纽约曼哈顿,来自浙江安吉的农民裘丽琴被请来联合国领奖。这一天,“千万工程”被授予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地球卫士奖”。
颁奖台上,裘丽琴发表获奖感言:“我来自浙江省的一个村庄。15年前,我每天都要拎着满满的一桶脏水走到很远的地方去倒污水。当时,我家厨房没有排污水管,村里没有垃圾箱,河道受污染,又黑又臭。今天,习近平主席亲自推动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使我们村庄变成一张靓丽的明信片。”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价:中国部分地区用较短时间就取得了一些西方国家几十年的环境治理成果,这显示了推进环境治理、建设生态文明的决心和智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始终挂念浙江农村的发展,曾多次对“千万工程”作出重要批示。2015年5月,习近平在浙江调研,走进一处农家乐,他对大家说:“浙江山清水秀,当年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确实抓得早,有前瞻性。希望浙江再接再厉,继续走在前面。”
2019年,“千万工程”经验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和学习样本。
“千万工程”实施20年,给浙江带来了什么?数据显示,全省2.7万个行政村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建成特色精品村2170个、美丽庭院300多万户,森林覆盖率超61%。2022年,浙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565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提前缩小至1.9以内,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打下了扎实基础。
“千万工程”不仅改变了浙江乡村,更激起了世界回响。有位联合国官员来浙江走访后,望着眼前景象,感慨地说:“我在这里看到的,就是未来中国的模样,甚至是未来世界的模样。”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zyxw/gn/2023-06-27/82517.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