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重要新闻 >

国内

打印

习言道丨习近平美国之行,四个影响世界的判断

世界目光,聚于太平洋两岸。

连日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美国之行持续引发关注。习近平此行,之于中国,之于中美,之于亚太,之于世界,意味着什么?世界潮流,浩浩荡荡,将向何方?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习近平以古语呼应时代呼唤。

今天,立于关键十字路口,中国之道是什么?中美相处之道是什么?世界共处之道又该是什么?

此次在旧金山,习近平做出多个判断,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作答两种选择——

中美不打交道是不行的

大国之间一举一动,关乎世界走势、人类前途命运。

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该怎么相处?

“中美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加强团结合作,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世界安全和繁荣。另一种是抱持零和思维,挑动阵营对立,让世界走向动荡和分裂。”

面对这两种选择,美国旧金山当地时间11月15日,习近平在中美元首会晤时连用三个“不”指出:中美不打交道是不行的,想改变对方是不切实际的,冲突对抗的后果是谁都不能承受的。


当地时间11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旧金山斐洛里庄园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中美元首会晤。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近年来,中美关系困难重重,特别是近一段时间以来,不管是美方所谓管控竞争的“护栏论”,还是竞争、合作、对抗的“三分法”,都意在以竞争定义中美关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双边关系历经曲折。

对此,习近平明确指出:这个地球容得下中美两国。中美各自的成功是彼此的机遇。

着眼未来,习近平提出“共同努力浇筑中美关系的五根支柱”的新愿景,即:共同树立正确认知,共同有效管控分歧,共同推进互利合作,共同承担大国责任,共同促进人文交流。这一最新提法受到外界广泛关注。

三项原则、五根支柱、七条共识……这场全球瞩目的会晤,开辟了中美关系面向未来的“旧金山愿景”。

太平洋两岸风云如何变幻,且看大洋此岸,亦看彼岸。

揭示中美关系之匙——

希望在人民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

对于中美两国来说,这既是中美关系50多年穿越风雨的历史经验,也是当前行至关键十字路口的向导路标。

中美之间的“民相亲”,习近平有着深刻的亲身体悟。

在此次中美元首会晤中,美国总统拜登在手机上向习近平展示了一张老照片,这张习近平1985年在旧金山金门大桥前留下的照片,被国际媒体广泛传播。

在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习近平不仅提到了这则元首外交中的小插曲,他还愉快回忆起,38年前,他首次访问美国时,与美国民众首次面对面接触,和美国人民共同生活的难忘经历。他说,“对我来说,他们就是美国。”

“中美关系希望在人民,基础在民间,未来在青年,活力在地方。”

在美国的这几天,这句话不仅出现在习近平的演讲中,更体现在其与美国人民的互动交流中。

例如,习近平在繁忙的行程中,会见了飞虎队和史迪威将军后人、鼓岭、艾奥瓦州、华盛顿州等方面友好人士代表;在“面向美国人民的讲话”中,他宣布中方未来5年愿邀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在接过加州州长纽森赠送的金州勇士队球衣后,他那句“我穿上这件衣服以后也会变得这么神勇吗”,引来宾主之间的笑声与掌声。

这些亲和温暖的小故事,展现着习近平的外交风采,更生动揭示出:中美关系的大门是由人民打开,故事是由人民书写,未来也将由人民创造。

解题新的时代之问——

共同打造亚太下一个“黄金三十年”

2023年之于亚太,尤为特别。

30年前,亚太经合组织(APEC)首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美国举行,回应冷战结束后“人类向何处去”的世界之问、历史之问、时代之问,开启了亚太合作的非凡历程。

30年后,亚太合作将走向何方,成为我们面临的新的时代之问。

作答这个“时代之问”,可从历史中寻找答案。

习近平今次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书面演讲中指出,开放包容是亚太合作的主旋律,共同发展是亚太合作的总目标,求同存异是亚太合作的好做法。

他强调,亚太不能也不应该沦为地缘博弈的角斗场,更不能搞“新冷战”和阵营对抗。


当地时间11月16日中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旧金山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同东道主嘉宾非正式对话会暨工作午宴。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放眼未来,要把一个什么样的亚太带到本世纪中叶?如何打造亚太发展的下一个“黄金三十年”?

习近平在出席APEC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时阐明观点,并给出中国建议:一是坚持创新驱动,二是坚持开放导向,三是坚持绿色发展,四是坚持普惠共享。

习近平表态称,愿共同打造亚太下一个“黄金三十年”。

亚太,是我们安身立命之所,也是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之源。如何打造下一个“黄金三十年”,世界关注。

阐明世界的机遇——

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

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地缘冲突难解,冷战思维抬头,发展鸿沟加剧,百年变局下,世界怎么办?出路在哪里?

此次美国之行,习近平在多个场合为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指出发展之道、合作之途。

“搞‘小院高墙’‘脱钩断链’对谁都没有好处”“唯有合作才能发展,不合作是最大的风险”“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

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

近年来,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动荡世界中,中国带来的确定性显得弥足珍贵。

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的书面演讲中,习近平再度向世界阐释一个更确定的中国:

“现在,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也不会变。”

“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14亿多中国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对世界来说,这意味着更加广阔的市场和前所未有的合作机遇,也将为世界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

世界的机遇在哪里?习近平的答案是: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这是处变不惊的中国自信,也是之于世界的大国之诺。

下一个“中国”,定是中国。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zyxw/gn/2023-11-18/84979.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23-11-19 关键字:国内  重要新闻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