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重要新闻 >

国内

打印

跟着总书记多读书、读好书

 “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国内外多个场合讲述自己与书的故事,并提及诸多经典著作,为我们开列出一份长长的书单。

  春风十里,书香拂面。在第29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让我们跟随总书记提供的“阅读指南”,一起品读经典,感悟书籍带来的温度与力量。

  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感悟真理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习近平总书记给党员干部推荐书单中的重要内容。

  有一次,习近平与友人议论起《共产党宣言》的中译本问题。谈到从俄、日、德、英、法不同语言翻译过来的中文本各有侧重,对文本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时,习近平感慨道:“这么一个小薄本经典,就有这么多名堂,可见认识真理很不容易。”

  多年以后,习近平总书记仍感叹,“如果心里觉得不踏实,就去钻研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多看几遍”。

  2018年4月,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宣言》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作出的理论贡献是多方面的,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研究,不断从中汲取思想营养。

  中共一大纪念馆展出的由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2021年6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青年时期,习近平在窑洞的煤油灯下通读过三遍《资本论》,记了很多本笔记,还读过几种不同译本。

  1985年冬天,习近平结识了就读于厦门大学经济系的张宏樑,同他分享自己研读《资本论》的体会:“读马克思主义原著要重视序、跋以及书页下面和书后附录的注释,还有马克思、恩格斯之间有关《资本论》的通信内容。”“要反复读,用心读,要把马克思主义原著‘厚的读薄,薄的读厚’。”

  2018年5月,同北京大学青年学生交流时,习近平总书记娓娓道来当年的读书心得:“那时候,我读了一些马列著作。15岁的我已经有了独立思考能力,在读书过程中通过不断重新审视,达到否定之否定、温故而知新,慢慢觉得马克思主义确实是真理,中国共产党领导确实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我们走的社会主义道路确实是一条必由之路。这种通过自己思考、认识得出的结论,就会坚定不移。”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大学考察。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正在就“解读新时代”进行座谈交流的中外学生亲切交谈。 新华社记者 李涛 摄

  真理力量是永恒的。我们要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原原本本学,熟读精思、学深悟透,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读中华文化典籍: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

  “中华民族自古提倡阅读,讲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塑造中国人民自信自强的品格。”2022年世界读书日,在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举办的贺信中,习近平总书记这样阐述阅读的重要意义。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考察,参与“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青年”主题沙龙时,他告诉学生们,自己在青少年时代也非常喜欢阅读中华文化典籍,坚持一点一滴学。“直到现在,一有空就会拿起一本翻一翻,每次都觉得开卷有益。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同一座宝藏,一旦探秘其中,就会终生受用。”

  2015年元旦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发表新年贺词。在他身后的书架上,摆放着一本《群书治要》。

  这本由唐初魏征等编撰的匡政经典,被视作古圣先贤政治智慧与治国之道集大成者。

  汲取中华民族文化土壤中蕴涵的思想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将其融入治国理政实践中,赋予其鲜活的当代价值意义。

  小时候,习近平随母亲买《岳飞传》小人书,“精忠报国”四个字成为他“一生追求的目标”;年轻时,他对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爱不释手,“其中很多警句我都能背下来”;在浙江工作时,要求绍兴领导干部背诵《兰亭集序》、《钗头凤》,增进对当地历史文化了解;2013年11月,来到孔子故里山东曲阜的孔府和孔子研究院参观考察,拿起桌上摆放的《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两本书,饶有兴趣地翻看着:“这两本书我要仔细看看”……

  参观者在山东曲阜孔子博物馆内参观(2018年11月26日摄)。 新华社记者 朱峥 摄

  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是一种能以一当十、含金量高的文化阅读。通过阅读,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世、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可以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

  读外国文学名著:领略人类文明的博大精深

  2015年9月,在美国西雅图,习近平总书记讲述了自己的一段“文学情缘”:

  “海明威《老人与海》对狂风和暴雨、巨浪和小船、老人和鲨鱼的描写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第一次去古巴,专程去了海明威当年写《老人与海》的栈桥边。第二次去古巴,我去了海明威经常去的酒吧,点了海明威爱喝的朗姆酒配薄荷叶加冰块。我想体验一下当年海明威写下那些故事时的精神世界和实地氛围。我认为,对不同的文化和文明,我们需要去深入了解。”

  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文艺是不同国家和民族相互了解和沟通的最好方式。

  7年知青岁月,习近平“除了劳动之外,一个是融入群众,再一个就是到处找书、看书”。他回忆道:“当时的文学经典,能找到的我都看了,到现在脱口而出的都是那时读到的东西。”

  听说一位从北京来的知青有《浮士德》,他徒步30里去借;读到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他效仿主人公磨炼意志,把褥子撤了,睡在光板炕上,一到雨雪天就出去摸爬滚打。

  在河北正定工作时,习近平同友人谈论俄国文学,对《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文学名著如数家珍。

  在巴黎,他细数法国著名哲学家、文学家及著作,表示“了解法兰西文化,使我能够更好认识中华文化,更好领略人类文明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

  在印度,他提到泰戈尔诗集:“《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新月集》等诗集我都读过,许多诗句让我记忆犹新。”

  在伦敦,他谈及年轻时曾想方设法寻找莎士比亚的作品,读了《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等剧本,“莎士比亚笔下跌宕起伏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如泣如诉的情感,都深深吸引着我。年轻的我,在当年陕北贫瘠的黄土地上,不断思考着‘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最后我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我相信,每个读过莎士比亚作品的人,不仅能够感受到他卓越的才华,而且能够得到深刻的人生启迪。”

  ……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让我们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通过阅读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记者史竞男、王思北)

【责任编辑:王佳宁】

Copyright © 2000 - 2024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zyxw/gn/2024-04-23/87656.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晴朗的天 更新时间:2024-04-24 关键字:国内  重要新闻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