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留彦:缔造共同富裕的“大花园”
缔造共同富裕的“大花园”
王留彦
花园村名片
花园村隶属于浙江省东阳市南马镇,地处浙江中部。原花园村183户,496人,面积0.99平方公里。2004年10月,花园村与周边9个自然村合并组建成新花园村,现花园村农户1748户,总人口超过4万人(其中村民5021人),村域面积达5平方公里。2015年,花园村实现经营收入401亿元,其中,花园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60.36亿元,花园个私工商户达2796家,实现营业收入240.19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15万元,是金华市唯一的税收超亿元村。花园村是全球最大维生素D3生产出口基地、全球最大红木家具专业市场以及全国最大名贵木材交易集散地,并拥有全国最大村级医院以及全国最高村级摩天轮等。花园村在中国名村影响力综合排行榜中名列第三位,仅次于华西村和大寨村,被上级领导誉为“浙江农村现代化的榜样”和“浙江第一村”。花园村先后被授予全国创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模范村、中国十大名村、中国红木家具第一村、中国十大最美乡村、首批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中国最美文化旅游乡村、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中国十佳生态文明村、中国十佳小康村、中国幸福村、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巾帼示范村、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首届浙江魅力新农村、首届浙江最美乡村、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浙江省双强百佳行政村、浙江省模范集体等上百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在有着“中国好莱坞”之称的浙江横店影视城西南10多公里处,有一个面积仅5平方公里的小村庄——东阳市南马镇花园村。这个面积不大、人口不多的浙中乡村,却有着“全国文明村”“中国十大名村”“中国十佳小康村”“中国旅游特色村”“中国幸福村”“中国红木家具第一村”“浙江第一村”等诸多如雷贯耳的盛誉。2015年,花园村全村实现经营收入401亿元,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达15万元。花园村不仅创造了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奇迹,成为浙江农村现代化的典范,更重要的是,花园村的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个典型样本。
从花园到“花园”
花园村位于浙中盆地,有着600多年历史。但是30多年前,花园村并不是“花园”。“村名花园不长花,草棚泥房穷人家,种田交租难糊口,担盐捉鱼度生涯”。这首凄凉的真实民谣,是花园村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 这种面貌到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被一位名叫邵钦祥的年轻人改变。
1979年,25岁的邵钦祥成为花园村大队长,后当选为花园村党支部书记。当时,村民人均年收入只有87元。摆脱贫穷成为村民的最大梦想,所有人对邵钦祥充满期盼。
年轻气盛的邵钦祥决定摆脱传统观念,以工富农,以工强村。1981年5月,邵钦祥联合几位村民筹集资金1500元办起了蜡烛作坊;1981年10月,邵钦祥办起了花园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家工厂——花园服装厂;1991年,邵钦祥联合46家户办、联办企业成立了金华市首家村级工业公司——花园工业公司;1993年,邵钦祥组建了浙江花园工贸集团公司,并于1995年被确认为首批国家级乡镇企业集团。
从办服装厂到成立集团公司,花园村办的企业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产品,产值徘徊在2亿至3亿元之间,企业进入艰难的维持阶段。
“花园集团必须实施高科技战略,一定要上高科技项目。”1993年,邵钦祥在多次出国考察后,开始了企业转型升级的构想和尝试。从1996年开始,为了做大做强产业,花园集团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把产业发展锁定在高科技产品上,与中国科学院合作,成功开发维生素D3项目,并建立了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打破了国际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产品80%出口欧美等国家和地区,为中国民族工业竖立起一座丰碑。
经过30多年的创业创新发展,花园村产业已涉及生物医药、新型材料、基础材料、建筑房产、包装彩印、红木家具、影视文化、旅游商贸、电子科技、教育卫生、火腿食品及其他产业等。特别是近年来,邵钦祥利用东阳木雕产业优势,打造了全球最大红木家具专业市场——花园红木家具城以及全国最大名贵木材交易集散地——花园大型木材市场。其中,花园红木家具城市场总面积近40万平方米,吸引了1800多个品牌进驻,与花园原木市场、板材市场、花园雕刻•油漆中心以及东阳市红木家具产业园——核心区块一起,缔造了“中国红木家具第一村”和“天下红木第一村”的神话。
如今,花园村连片别墅、高层住宅、高档剧院、等级医院、生态公园、大型商场、专业市场、特色街道、设施农业、四星酒店、体育广场、文化广场、老年公寓、职业学校、图书馆以及幼儿园等公共基础设施一应俱全。花园村在中国名村影响力综合排行榜中名列第三位,仅次于江苏的华西村和山西的大寨村,是浙江省首个单独以村为单位创建成功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被上级领导誉为“浙江农村现代化的榜样”。
花园村党委书记、花园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邵钦祥坦承,花园村和花园集团之所以能实现经济稳步发展,主要是抓住了三次大的发展机遇。第一次机遇是1981年~1990年,抓住了改革开放之初的政策机遇,积累了最原始的资本;第二次机遇是1992年~1995年,抓住短缺经济的机遇,集体个私经济得到规模化的发展;第三次机遇是从1996年开始,确立了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方向,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并成功开发了高科技产品维生素D3,实现了花园集团由传统产业向高科技产业的转型。
经过30多年创业创新,花园村经济实现了腾飞发展。2015年,花园村实现经营收入401亿元,个私工商户达2796家,村民人均年收入达15万元。其中龙头企业花园集团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160.36亿元,利税总额9.3亿元,总资产142亿元,净资产62.5亿元。2014年10月9日,花园集团旗下的花园生物(300401)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标志着花园村首家上市公司诞生。
集体经济搭建创业就业平台
浙江是我国商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特别是浙中地区,民间资本活跃,民营经济发展相当迅猛。花园集团与浙江的其他民营企业一样,从股份合伙企业一步步发展成为现代化的股份制企业。但是,作为花园村党委书记、花园集团董事长的邵钦祥,在带领花园集团发展过程中,积极探索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充分保证了村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有专家在研究花园村经济发展模式时发现,在花园村,村、企严格分开而又融合、共赢发展。一方面,花园集团开发利用村集体土地,取得企业长足发展。另一方面,花园村集体以经营集体土地和房产的方式分享村企集团发展成果。村集体经济与花园集团产权清晰,经营管理及核算村企分开。花园集团的发育、发展离不开花园村的支持,花园集团在发展的同时积极反哺村集体,在新村建设、村域社区管理、农民生活及福利保障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仅以花园集团管理的花园原木市场为例,这个占地 500多亩的市场,每年就为村集体带来1000多万元收入。
事实上,花园村的经济模式集中体现了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特色。专家们在考察了花园村800多家企业后发现,花园经济是一个“超级杂交体”,多种所有制融合共生、互促共进,以集体经济、股份制经济为特色的公有制经济的主导作用,和以个私经济、家庭经济为特色的民营经济的主体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但是花园村的先进性在于,多年来,在邵钦祥带领下,花园村的集体经济在制订发展规划和优化土地等资源配置方面,发挥了强大功能,通过建设工业园区、市场园区、商贸园区、现代农业园区,搭建起全民创业的大平台,通过多种产业平台,带动了全体村民走向共同富裕之路。
近年来,花园村红木产业借助东阳木雕的工艺优势以及人才优势,整合资源,规划产业,筑巢引凤,无木成林,花园红木产业企业形成了规模化、产业化、集聚化经营局面,拥有从原木、板材、锯板、烘房、油漆、雕刻、打磨以及红木家具生产企业到专业市场的红木产业群和产业链。如今,花园村已建成了全球最大红木家具专业市场——花园红木家具城以及全国名贵木材交易集散地——花园大型木材市场。2014年底,花园村全村拥有木制品行业个私工商户达2139家,占全村个私工商户总数的79.3%。
同时,花园村根据规划设立了第三产业服务区,相继建成饮食一条街、工艺品雕刻一条街、红木家具生产一条街、建材装潢一条街、服装一条街等。组建市场群、开辟专业街、完善消费圈,让整个花园村形成了“多极”商贸业态,在给花园人带来生活便利以及财富资金的同时,也提供了成千上万的就业创业机会。
以花园村村民邵钦木一家为例,邵钦木是村建办的工作人员,大儿子办了一家红木家具厂,小儿子是哥哥的帮手,大儿媳则在花园红木家具展示中心守着一个专卖店,小儿媳是花园幼儿园老师。在花园村,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为村民提供了多样的创业机会和就业门路。
邵钦祥说,花园村倡导集体搭台、群众唱戏,村里处处、时时、人人都有创业就业机会。截至2015年底,花园村拥有个私工商户近2800家。在花园村1748户农户中,创办企业的有400多户,经商开店的有800多户,出租房屋的有800多户,有20%以上村民在家门口的企业上班。
近年来,通过引导产业集聚、搭建创业平台、完善公共服务,使花园村的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创业氛围日益浓厚、人居环境显著提升,花园村成为了4万多常住人口的创业就业热土。如今,在花园村人人有事做、有活干,村里几乎找不到闲人。村民收入来源也越来越多样化:一是办企业,二是开店做生意,三是出租房屋,四是企业上班,五是务工收入。村民富裕程度更是达到了“家产500万元以下是贫困户,1000万元是刚起步,5000万元以上才算富,1亿元以上才是富裕户”的传奇。
2011年8月,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央农办主任陈锡文视察花园村时,重点对花园村发展模式作了全面而又精辟的分析。他说,花园村始终坚持与党的重大方针政策保持一致,把发展经济作为中心任务,在谋求经济社会发展上作了长足探索,特色明显,成效显著。他指出,花园村经济发展做到了“四结合”:一是传统与创新相结合,既能利用东阳木雕传统工艺发展红木家具全产业链,又能与中科院合作研发维生素D3打造全球最大生产基地;二是一二三产业发展相结合,既利用高效生态农业优势,又发挥工业主导作用,还保持商业辅助功能;三是集体所有制经济与多种经济成分发展相结合,既保证了集体经济的持续利益,又激发了个私经济的全面进步;四是本村本地经济与外来人经济相结合,在推动全民创业的同时,还吸引了外来人在花园经商办厂,既为花园起到服务作用,又为他们自己带来就业收入。
做农村现代化的榜样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民非农化、乡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国家发展的一大战略。邵钦祥认为,城市与农村的差别,关键在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以及社会保障的差别。推进城乡一体化,要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30多年来,花园村以新农村建设为依托,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公共服务以及健全社会保障等方式,兴起了一场又一场农村城镇化的热潮,成为全国新农村建设、农村现代化的典范。
2004年10月,东阳市进行行政区域调整,花园村合并了周边9个村并组建成新的花园村,村区域面积增加了5倍,村人口也增加了10倍。以此为契机,邵钦祥带领新花园村拉开了新农村建设的崭新序幕。花园村坚持以农村住房改造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将全村划分为村民生活区、高效生态农业区、三产服务区、高科技工业区4个区。基本完成了全村的旧村改造工作,除花园小区外,整体搬迁4个村,整体拆建2个村,旧村改造3个村,将原10个村改为10个小区。几年来,全村拆建农户1500多户,拆除民房4500多间,面积40多万平方米,安排新建房屋3500多间,节约耕地700多亩,村里给农户的拆除房屋补偿资金近亿元。同时,花园村加大对基础设施投入,实现道路硬化、路灯亮化、环境绿化、卫生洁化、饮水净化、村庄美化。
在城镇化建设中,花园村还建成了四星级的花园大厦、花园剧院、吉祥湖、花园田氏医院、花园老年公寓、南山寺佛教文化园、花园生态农业园、花园粮油商贸城、塑胶体育广场、大型音乐喷泉等各项基础设施,在10个小区内建设10个广场等。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花园村先后吸引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及东阳市信用联社等众多金融机构到花园村抢滩设点。
如今,花园村学校、医院、市场、公园、剧院、超市、酒店、银行、高档别墅、高层住宅以及老年公寓等一应俱全,一个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繁荣富强的现代化新农村诞生在之江大地。
与此同时,花园村全村建立和健全了医保、社保和养老等保障体系,落实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地农民保险、城乡居民保险、电视收视费、电话月租费、特困补助以及奖学金制度等20多项福利待遇。全村老年人每月可领到至少200元的生活费;村民子女上学实行16年免费教育制,从幼儿园到高中书学费全免,村民子女考上高中、大学分别给予3000元至20000元的奖励,回村创业的博士生每年奖励5万元、研究生每年奖励2万元、本科生每年奖励1万元;老年人享有高龄补贴,100岁以上的每年1万元、90岁至99岁的每年5000元、80岁至89岁的每年2000元;村里的残疾人、困难户、大病患者,都可向村或集团申请补助;全村进行单向和双向数字电视整转,每年费用都由村里支付;村民每年享受二级乙等资质的花园田氏医院免费体检,看病除农医保报销外,自费部分的50%还可向村里报销;村内开通免费公交车……2015年,花园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各项福利发放的资金达4400多万元,使花园村民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享受到了现代农村的魅力。
花园村在文化事业上的投入毫不吝啬。村里成立了舞龙队、秧歌队、腰鼓队等10多支队伍并经常性举办各类文艺活动,组建了花园艺术团,为村民、员工以及游客表演不同艺术形式风格的节目,编印了《花园村民读本》《花园之歌》以及半月一期的《花园报》等。此外,花园村还成立公司进军影视文化产业。2013年7月7日,花园传媒出品的首部电视剧《大明按察使》在央视一套开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长期以来,花园村十分注重农村体育事业建设与发展。花园村各小区内都安装了健身设施并建设了文体广场,还成立了篮球队、足球队、拔河队等业余爱好队伍。设施一流、功能齐全的花园村体育场为村民体育健身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由于全天候开放,花园体育场被称为“24小时体育场”,并因此入选全国20家“2015民生示范工程”之一。花园人已把体育健康运动融入到“美丽乡村、美好生活”建设当中,形成了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花园村充分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发展集观光、考察、休闲为一体的旅游产业,将中国名村考察、红木家具采购、生态观光休闲等旅游元素进行有机结合,按照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质量标准,进行了大手笔的建设和整改,并对旅游标识标牌、交通线路、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游览线路等相关设施进行了完善提升。2012年10月,花园村成为浙江省首个单独以村为单位创建成功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邵钦祥说,富民、惠民、安民是他最大心愿,花园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提高花园人的富裕程度和幸福指数。毫无疑问,花园村已经成为一个宜居、宜商、宜业、宜养、宜游的五宜之地,花园人已经成为劳有所得、幼有好学、病有良医、老有善养、弱有多助、住有美庐的最幸福村民。
共同富裕的情怀
每天早上6点,邵钦祥都会早早起床,洗漱吃饭后,步行或开车在花园村转悠,看看哪里的路需要修,哪里的环境需要整改;看到了地上的纸屑瓜壳,他会弯腰捡起,丢到附近的垃圾桶里;看到有村民或外来务工人员向他反映问题,他会认真地记下来,并且马上打电话叫人处理……只有在了解整个村子情况后,他才会走进花园大厦办公。30多年来,只要在家,这已成为邵钦祥雷打不动的习惯。
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洗脚上田”的浙江民营企业家,经过30多年的发展,邵钦祥“身家”已达几十亿元。但是,邵钦祥说,“我是富了,全家移民美国都没问题,但这又有什么意思呢?什么时候全村的农民都能达到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呢?如果个人的财富能帮助改变农村的面貌,那才真是物有所值!”邵钦祥认为,村书记离开农村就没有“根”,只有住在村里,才能随时了解民情民意,帮村民解决困难。所以,几十年来,邵钦祥一直住在花园村,每天到村里转转,“我得看看大家有没有什么事情,也得让大家看到我,这样心里才踏实。”正是这样,在拥有1700多户、近4万人口的花园村,在30多年间做到矛盾不出村,几乎实现“零上访”,外来人和本地人在花园村安居乐业,幸福生活。
在邵钦祥的内心深处,带领群众实现共同富裕是他的人生目标,也是他思想上追求的高度。他从没有忘记他对村民的承诺:不管企业有多困难,都不会停止对花园村的基础设施投入。
从1981年办厂开始,他每年从企业获取的利润里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连年的投入,村子开始漂亮起来了,但他的一些合伙人感到难以理解,责怪他说:“你是怎么搞的,大家辛辛苦苦赚来的钱,你怎么拿去村里办事了?”于是一些合伙人纷纷退股。邵钦祥的舅舅也劝他说:“钦祥,你现在赚的钱够你用一辈子了,不要去操那份心了。”面对村民的退股和亲人的劝阻,没有动摇邵钦祥对村民的承诺。他说,停顿容易,发展难。这些年来,花园村好不容易有了一些发展,要是停顿下来,岂不前功尽弃?要是大家都只顾自己赚钱发财,谁来建设新花园?谁来改变花园村的面貌?花园村必须要发展,停滞不前就意味着倒退。
30多年来,不管是在企业顺利还是困难时期,他都没有停止对花园村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几十年来,邵钦祥个人累计出资10亿多元,全部用于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各项福利事业。
2004年,花园村与周边9个自然村合并。合并初期,各村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村民之间福利待遇不一,利益划分带来诸多遗留问题,花园村的村民人均纯收入也从3.6万元一下子降到1.6万元。老花园村民想不通,担心自己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新花园村民也疑惑,自己会不会成为“二等公民”,能过上同老花园村一样的幸福生活吗?
面对村民的种种担心、疑问和猜测,邵钦祥在一次村民代表会议上,大声而动情地说:“我们的生活好过了,能忍心看着其他村过穷日子吗?如果不能带动周边村民共同富裕,花园这个新农村的榜样还有什么意义?”他郑重向全体村民承诺:先富带后富,强村带弱村,实现共同富。
在邵钦祥的影响和带动下,花园村党委团结奋进、开拓创新,两委班子成员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办事原则,倡导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并村过程中发挥了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并村后的几年间,花园村先后召开党委会、党委扩大会、党员大会、支部大会等近200次,村两委工作会议200多次。他们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行政,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采取“一分五统”的办法,为推进花园新农村建设以及解决旧村改造出现的矛盾铺平了道路。
所谓“一分”即村企分开,无论是花园集团还是其它个体私营企业,均按产权归属独立自主经营。“五统”即财务统一管理、干部统一使用、劳动力在同等条件下统一安排、福利统一政策发放、村庄建设统一规划实施。在这种理念指导下,花园村通过对土地、人才、劳动力、技术的整合,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及合理的调整,村庄得到科学规划,各小区之间的矛盾纠纷得到彻底的解决,农业用地得到综合开发,旅游资源得到了大力开发和推广。并村后的10年,是花园村基础设施大建设、产业项目大投入、各项事业大发展的10年,也是花园村综合实力提升最快、村庄面貌变化最大、村民生活质量提高最快、村民收入增加最多的10年。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花园村先后被授予 “全国文明村”“中国十大名村”“全国模范村”“全国绿化模范单位”“中国十佳小康村”“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基层党建工作省级示范村”“首届浙江魅力新农村”等荣誉称号。邵钦祥也先后被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十大杰出村官、全国兴村富民百佳领军人物、全国创建学习型社会好带头人、中国功勋村官、浙江省奔小康带头人、浙江省劳动模范、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浙江省十大时代先锋等数十项荣誉。
如今的花园村蒸蒸日上、日益繁荣,但邵钦祥的追求永无止境。他提出,花园的愿景是“把花园村建设成为中国农村现代化的榜样,把花园集团打造成为国际化高科技企业”。他希望到“十三五”末,花园村力争实现营业收入600亿元,花园集团完成营业收入300亿元,上市公司达到4至5家,花园村民年人均收入达到20万元。
没有人怀疑,在不久的将来,这个愿望一定会实现。
邵钦祥治村名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一生的追求,带领村民共同富裕是我一生的愿望。
一家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
当干部要有奉献精神,要公正、公平、公开。
建设新农村,要牺牲一代人的个人利益,要辛苦一代人。
我是农民的儿子,我办企业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都能过上富有的日子。
敢试、敢闯,把经济搞上去,让村民的口袋鼓起来。
困难再大,建设新农村的步伐不能停!
我是属马的,我要马不停蹄建设大花园,让更多的村民富起来!
我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建设新农村,要依靠村党委一班人和广大村民!
“农”字不等于只抓粮食,“村”字并不意味着圈定自己一辈子就刨这一片土地。
要持续发展,就必须有更大的投入,必须要创新,创新就是要发展高科技产业,依靠高科技产业来带动和提升相关产业的发展。
幸福不会从天降。回报社会,回报乡亲,建设大花园,是我的心愿,也是我的事业,我无怨无悔,不会改变。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djhk/jswx/2017-12-03/47554.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