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巍之子魏猛:阴暗色调难掩我军芳华
阴暗色调难掩我军芳华
魏 猛
电影《芳华》,不管导演本意是什么,观后都让人感到这是一部丑化我军的作品。
对这部作品艺术上的优劣,情节上的编造,细节上的虚假,逻辑上扭曲,时空的穿越,我们不想多加评论。这些囿于导演的艺术功力,生活阅历,摄制经验所决定,无法强求。我们想要讨论的是这部作品的思想意识和客观效果。
电影《芳华》的叙事背景是文革后期,故事发生在部队的一个文工团,主要人物一个学雷锋的标兵刘峰,一个家庭出身不好的何小萍。影片通过这一男一女两个主要人物的命运,可以说是悲惨的命运吧,诠释了好人、善良的人在部队的环境里,具体在影片中就是文工团了, 被欺凌,受侮辱,遭迫害,下场悲惨。
既然是写部队生活的片子,看一看影片里敷演出来部队里这些人吧。文工团里的干部、团员有几个好人(一般意义上的)呢?除了萧穗子 还是个有些同情心的姑娘,其他的人,无论是老干部的子女(军长的女儿等),流里流气的男文工团员,拉帮欺负弱者的女团员,军区的宣传干事,保卫干部,没有几个好人。影片通过“偷衣照相”,“泡沫胸罩”几个解构现实主义的情节,渲染了一个部队里正气不张,倚强凌弱邪气猖狂的大背景,这里好人处于困境,弱者深陷逆境,善者难以生存,部队里的人被展现出来的都是人性中的恶。
在这样的语境下,人性是压抑和扭曲的,被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压抑,被纪律压抑,被权势压抑,那个摄影干事不就可以利用职务之便和女团员交往并予以一些便利吗?都说解放军是革命的大熔炉,从影片看来,是一个青春人性的修道院。
经历过部队生活的人,看了电影《芳华》,有的是失望,那不是他们的青春;有的是郁闷,胸中郁气出不来;比较多的是愤慨,影片篡改了他们对部队的亲身感知,伤害了他们感情,把他们青春美好的记忆强行加上了阴暗的色彩。看了电影,有的老兵在自媒体中直白的发泄,《芳华》演的哪里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这支有着90年光荣历史的军队,是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无论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中印边境反击战、对越自卫还击战,人民解放军都是用血与火书写胜利历史的军队!这支军队要是真如《芳华》导演和作者所表现的,那样的军队能打仗吗?由此可以看出,虽然《芳华》以部队为背景,但导演和作者只知道部队的皮毛,从本质上根本不了解我们的军队,不了解我军的历史,不了解战争。
人民解放军,是毛泽东主席缔造,经历革命战争考验,有着几十年光荣传统的部队。这些光荣传统包括了我军的政治民主,军事民主,经济民主,官兵一致,阶级兄弟,党员带头,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强调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起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这些才是真实的人民解放军内部的官兵关系,同志关系。这些才是人民解放军能够在装备落的条件下,在淮海战役中以60万人的兵力消灭国民党80万人的力量所在。这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在武器装备相差巨大,没有制空权,后勤补给严重困难情况下,却战胜了世界头号强敌美国军队的力量所在。
在影片《芳华》中,我军光荣传统遭到了嘲弄和抹黑。除了内部关系,我军政治工作也被解构。政治工作自我军创建时期开始形成,而后不断完善,成为我军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我军的政治工作意味着,人民解放军不是一个一般的单纯打仗的军队,它是一个执行革命任务的政治的武装集团。所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思想工作,在全世界的军队中是独一无二的,是它的革命性所决定的,是它的红色基因和传承,在几十年的革命战争中我军的政治工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而在影片《芳华》中,看不到我军政治工作的任何积极面。泡沫胸罩事件几乎到了粗暴动手的程度,文工团指导就是一句无关痛痒的“收拾”,与其说是批评,不如说是放纵。排练场上男团员朱克拒绝为何小萍伴舞,政委有的只是一句的无力斥责,但也仅此而已。正面的表现没有,政治工作反而被定格为如下不堪画面:对刘峰一时的青春期的冲动不是做思想工作,说服教育,而是实施逼供信。实行逼供信的政工人员除了威吓,甚至还在下流的诱导,淫邪的逼问刘峰的手是如何如何触摸林丁丁内衣的纽襻?
更有甚者,影片甚至把文工团的政委描写成为一个阴谋家。刘峰被下放后,何小萍情绪低落,不愿参加舞蹈草原女民兵的演出,谎称自己发高烧,在体温计上做了手脚,实情被军医报告给文工团政委。团政委不去做思想政治工作,却搞了一出阴险的将计就计。演出前,政委在台上,向前来观看演出的骑兵团干部战士面前哄骗性表扬何小萍,表扬她发高烧带病参加演出,受到感动的骑兵团干部战士振臂高呼向何小萍学习,向何小萍致敬,被绑架的何小萍激发出热情,政委的愚弄效果达到了高潮。而在演出结束后,政委卑劣的两面手法依然在深化,在队前总结时讲慰问演出圆满结束,说全体团员“一个不合格的也没有”,话锋一转,接着宣布将何小萍放逐到野战医院。看到这里不禁令人想到,导演和作者究竟对部队有着什么样的仇恨才能以这样阴暗的心理刻划一个人民解放军的政委,一个思想政治工作者。
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刘峰在战场上负了伤 ,他要求把火焰喷射器拿来,并留下来守护战友的尸体,对这种无畏的壮举,影片的旁白说,“刘峰是不想活了,他渴望牺牲,只有牺牲了,他平凡的生命才可能被写成一个英雄故事。他的英雄故事可能会流传很广很远,也可能被谱成曲,填上词,写成歌,流行到一个女歌手的歌本儿上,那个叫林丁丁的女歌手不得不歌唱他。”其实,这也可以看做导演和作者内心独白,他们不认可军人的献身精神,把青春和生命看做是可以等价交换的东西,为国戍边一定有自己的私念,这种卑劣判断是对十几万一腔热血,勇战疆场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将士们的一种莫大的侮辱和亵渎,更是对牺牲烈士英魂的亵渎。导演和作者可以以自己的不那么高尚的趣味和价值观作为自己的人生准则,但请不要将这种低级趣味和价值观通过影片生生安在解放军身上。
有一位部队的作家说过,“我见过许许多多的战士,他们身上都有一种淳朴和谦逊的品质。他们有功不居功,是因为他们把英勇战斗看作是自己的本分,把视死如归看作是战士的道德规范,把流血牺牲看作是革命必付的代价。”这种评价才是真正的了解军队,真正的理解我们的革命战士。
艺术家的眼光都是批判的。进步艺术家都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像雨果、司汤达、狄更斯、托尔斯泰、马克·吐温,这些伟大的作家都以他们深刻的批判性和极高的艺术性成就了伟大的作品。但是他们作品所揭露的都是资本主义落后的、腐朽的、肮脏的、罪恶的、黑暗的本质,是站在人类进步的立场批判现实的,所以这些伟大的作品有着巨大的生命力,永远受到人民的喜爱,虽经岁月流逝,而艺术魅力常青!影片《芳华》恰恰相反。
影片《芳华》的导演和作者都是有过部队文工团生活经历的人,提取青春的记忆里残存着的美丽碎片,精心处理的影片画面具有极大美感。镜头里青春靓丽的面孔,婀娜多姿的身材,经典悦耳的舞曲,令人悦目。影片的叙事手法是唯美的,可是导演和作者的创作思想想要展示的却是唯美的语境下的人性之恶。也许,在导演和作者的潜意识里,这种人性之恶,才是原始的,自然的,没有包装的,本质的,当然也是阴暗的。这种斑斓色彩下的阴暗,也许是他们人生经历里压抑心底挥之不去的梦魇。唯美与阴暗,折射出来的是导演和作者的矛盾心理,混乱的思维,撕裂的双重人格。阴暗的色调表现不了我们的军队。
影片《芳华》抹黑了解放军这支人民军队。但是,好在那段历史还不久远,上千万人都有着当兵的亲身体验,那些参加对越作战的战士还可以穿着当年军装去看《芳华》,那时已经有了足够的技术条件记录下当时的一切。回放那时的纪录片和影视资料,镜头前那些英雄军队出征前的慷慨,为国效命的英勇顽强,毫无畏惧的革命精神,给我们的提示,什么才是我们这支军队真正的英雄本色。
人民解放军是共和国的擎天一柱,建国以来,人民解放军在巩固国防和国内建设中都继续发扬着我军的光荣传统,在唐山抗震救灾,抗洪抢险,汶川地震等危急时刻,充分发扬人民军队为人民的精神,赢得了全中国人民发自内心的爱戴,被誉为新一代最可爱的人,这才是人民解放军在人民心中的真正的形象,这个形象不容抹黑。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djhk/wypl/2018-01-02/48060.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