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南:资本意志与主旋律的较力
突然闯进镜头的6个小姑娘,满脸稚气,豪情万丈,她们的人生偶像是邢燕子。师兄回到母校一场激情火焰般燃烧的报告,吹动了少女的心,要做新时代的建设者,塞罕坝就是实现青春梦想的地方。
电影的开场是这样的,历史的事实也是如此。
《那时风华》写的是三代人的故事,时间跨度相当大,人物众多,情节复杂,删繁就简变成一个精彩的故事催人泪下,不能不佩服导演李三林,不能不佩服编剧田运章老师,不能不由衷地向所有主创人员程琤、刘思博、肖雨雨、图门巴雅尔、刘之冰、刘佳、王姬、秦朗等致以崇高的敬意。
这是我第2次来给河北厂的电影站台,上一次是在全国政协礼堂放映的片子是《李保国》。
看过之后大受感动,我当晚写了一篇文章,《为什么要推荐李保国》?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404258188651312580?_wb_client_=1
今天晚上我会写一写刚刚看过的《那时风华》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感动和思考。
一、《那时风华》说的是哪时?是从1962年直到2018年。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一时又是哪时?遥想公瑾当年那时,小乔出嫁了那时,雄姿英发那时,谈笑间强弩灰飞烟灭那时。从1962年到2018年,差不多两个30年概括进去了,那时的风华怎么写?涉及到对前30年怎么看的问题,涉及到带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写30年前30年的问题,涉及到对我们的父辈付出的流血和牺牲,究竟采取什么样的立场和态度的问题?非常高兴地看到电影主创人员饱蘸着深厚的感情,热情讴歌那个时代那个英雄的群体。父亲参加百团大战牺牲了,他取名做郑百团,是影片中着力塑造的英雄人物,场里的老书记是抗美援朝战场上参加过长津湖战役,他的战友成群地被冻成冰雕,牺牲在了朝鲜战场,他是失去一条左臂的伤残军人,影片中描写那个年代回荡着一股英雄气。
二、写一个林场的创业史,不可避免涉及到那10年,不能不写到走资派、造反派、保皇派,不能不写批斗会,不能不写昨天还是自己的同志,转瞬变成黑典型,不能不写到群情激昂,口号此起彼伏……电影主创人员没有采取伤痕文学伤痕电影的老套路,不是控诉式的,不是简单地归因,而是将人的情感和命运放在特殊历史背景之下的风浪中加以涤荡,批斗会现场挨批斗的男人得到了一双四平战役留下来的棉鞋,那因为压抑而爆发出的情感,更具感人的力量,这极具冲突的画面让拿朵小花跪下来说我爱你之类的爱情表白显得苍白无力。当暴风雨袭来的时候,每个人的灵魂道德事实上都处在一种被检验当中,李建设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事后看相当小人,但在当时,保不齐我们也会采取像她一样的并不光彩的做法。李建设小人之举及命运跟她开的玩笑,让这部电影后半段有了更加厚实的心理基础。由此看得出编剧在把握历史逻辑、心理逻辑方面的高明。
三、虽然塞罕坝得遍了包括联合国级别的最高荣誉,但说白了,无非几十年的时间里边三代人前赴后继,克服困难,战天斗地,迎风冒雪,吃尽万般苦头育苗、栽树、护林的故事。电影很好地把握了写实性和传奇性的关系,孙辈的女儿作为联合国的工作人员,向非洲人民传播育种育林方面的知识,这个80后的年轻女子代表着改革开放之后新中国的形象,时尚、干练、操流利的英语,通过她的视角看到了美丽的非洲沙漠异域风光,伙伴被毒蛇咬伤,他们被武装团伙劫持,以及在联合国的评审会上发言等等,均极大地拓宽了电影的视域,通过这个小姑娘讲她奶奶的故事,使电影的传奇性丰富性得以加强。那场与狼搏斗的戏,据说拍了两个月,狼是真的,人是真的,狼和人搏斗也是真的,短短的几组镜头居然拍了两个月,功夫下的不可谓不大,镜头极为真实,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四、把几十年前荒坡上种树的事儿写的这么唯美,这是观影之前我怎么也想不到的。其中有两组镜头特别值得说一下,男人在事故中失去了一条腿,情感单纯,多情重义的女子毅然留下来陪他过活,成了他的婆娘,理由是她一条腿不方便,观察林子起火下去报信儿一条腿不便,导演在这组镜头的处理中采取了浪漫主义的唯美的手法,镜头的运行速度慢了下来,暴风雨的夜晚,大雨中那男女跌跌撞撞身体叠印在一起的情形,写的是人生之大欲,更是升华了的诗意美,观众的热泪忍不住地婆娑流下来。
后来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像所有的青年父母一样,他们对未来拥有无限美好的遐想,然而大雪之夜,那女子一个人走进密林去接电话线,当她从电线杆上下来的时候,塞罕坝第2代猛地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因为有低血糖,兜里带着一块糖,不小心失落了,头晕目眩,身体臃肿,临产的女子,就这样永远留在了这片森林中。孩子侥幸得以存活下来,成了塞罕坝第3代那位联合国工作人员的爹爹。满天飘雪,狂风怒嚎,女子临产这场灾难怎么拍,前面的铺垫中,女子喜欢舞蹈,于是便有了戴着一抹红围巾的女子林中漫舞。电影放映结束了,那女子曼妙的舞姿,年轻的母亲消失在风雪之中的镜头印在我的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
五、文艺创作可以有各种风格各种题材,可以做各种尝试,但热衷于生编乱造,作品脱实向虚,写小圈子,写小受众,写小滋味,不是一个好的征兆,哪个小鲜肉的粉丝多就拿钱砸他的戏,更是离谱得吓人。
好作品日渐多起来了,这种场合只能这么说,对吧?但不好的作品,烂作品,扯淡的不靠谱的比比皆是。圈子里面的人奢谈艺术,仿佛嘴上经常挂着艺术两个字,就显得高尚一些,但其实,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透过一层面纱,甚至连面纱都不用,即可清楚地看到,艺术的本质是生意,艺术的圈子里,骗子扎堆儿扎大堆。
君不见一堆金融衍生品,一堆被重新描画过嘴脸的高利贷产品,让无数做着发财梦的老百姓倾家荡产,酿成严重的社会问题,这是经济脱实向虚,热衷于玩什么互联网金融+所导致的直接恶果,在文艺作品中,包括影视作品中脱实向虚,跟这个道理是一样的。不是什么题材选择自由度的问题,而是屁股坐在哪里的问题,立场感情放在哪里的问题。塞罕坝的故事,6女上山的故事,那时风华,讲的是一个人定胜天的神话,描写的是一群飘落人间的神仙的故事,像观世音菩萨一样温暖人心。
六、导演李三林,我跟他合作过几部戏,这话有点大呵,我只客穿过几个小角色而已,今天在场的苏力老师《家住南三条》里边,我们搭过戏,《那时风华》电影中饰演老年唐学燕的刘佳老师,在电视剧《儿科医生》中她演院长,我演副院长……三林导演的长篇电视连续剧《抬头见喜》,我曾经演过一个编辑部的主任,手下有一个被生活搞得焦头烂额的摄影记者,是张国立老师扮演的……说这些陈芝麻烂谷子当然是为了套近乎,《那时风华》这部戏里面三林老师就没用我,连个群众甲乙的角色都没看上我,真正的艺术家对艺术是认真的甚至是苛刻的,套近乎是没有用的……
七、今天大家说了不少好话,我索性说一点儿丧气的话,扫兴的话,经验证明了很可能会不幸说中一一《那时风华》感人至深,但未必有好的票房。
虽然不时听到有关部门的领导对主旋律影片大讲好话,努力安排院线之类的保证也不绝于耳,但我们体谅领导的难处啊,在资本的意志之下,主旋律被边缘化,主旋律被挤压,主旋律遭遇尴尬,主旋律被调侃被冰冻人们已经司空见惯了,仿佛已经成了新常态。
今天陈力导演也在场,她的《古田军号》拍的何等好啊,毛泽东、朱德、陈毅、吴玉章、林彪,形象如此鲜活,矛盾冲突如此激烈,毛泽东和朱德吵架吵得火星子直冒,这样描写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戏,此前谁见过?谁这样拍过?没有嘛,看过的都说好,很多年轻人也说好,电影主创团队把他们的报酬全部捐出来,鼓励年轻的观众去观影,但是《古田军号》的排片情况怎么样呢?据说有一个什么人民院线的排法,就是100个电影院里边挑几个边边角角旮旯胡同的地方,起名叫做人民院线,看看,资本的意志,就是这样和主旋律的影片玩捉迷藏的游戏。
塞罕坝的精神是什么精神呀?塞罕坝的精神就是中国精神,话说到这儿,差不多就是主旋律了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塞罕坝专门有批示,要求全党全社会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著名的话也在这里讲过。好了,会不会因为这个原因,这部片子又被列入“人民院线”呢?
人民热线听起来很好听很大众,其实排片的影院很少,所以,你的片子再好,一旦列入了人民院线,就意味着你绝没有票房大卖的机会。说这话是要得罪人的,我不是圈里的人,我向来不怕得罪人,尤其是不怕得罪那些以大狗、大佬、大亨、大腕自居的人物。
《那时风华》所描写的赛罕坝在哪儿啊?
离北京只有400里,建议所有的朋友都到赛罕坝去看一看,人工林可以植得犹如天然森林,100多万亩啊那是怎样的一种壮观!
如果您一时还去不了,那就先看看描写塞罕坝人的这部电影吧,《那时风华》真美,美得天然,美得凛然,美得纯粹,美得执着,美得令人迷醉。
没有那一代人,就是我们的爷爷奶奶辈父亲母亲辈,艰苦卓绝奋斗吃苦耐劳,就不会有我们今天这样安逸富足的日子,因为他们的努力,每年为京津地区输送1.37亿立方米的净水,这片林海每年释放55万吨的氧气。他们是历史的丰碑,我们不能对不起他们。
(2019年12月9日蓝色港湾电影院参加《那时风华》首映式归来,忆及现场发言补充完稿于北京东城南锣鼓巷8号)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djhk/wypl/2019-12-10/60191.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