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杂志国庆特刊:共和国,你好!
中国造: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本刊记者 杨帆
秋日。上海。世博园船舶馆。
这座2010上海世博会浦西园区的主体场馆,矗立的地方就是“中国第一厂”江南造船厂旧址。
作为19世纪中国工业化发轫的历史见证,江南造船厂的一个旧厂房,被重新设计和改建,以世博园船舶馆的新貌,留在了黄浦江边。
这个船舶馆,走过了中国机械制造业140多年的历史。
江南造船厂为中船集团下属企业,前身是洋务派先锋曾国藩和李鸿章1865年设立的江南制造局。它是中国船舶制造史上的里程碑,也是中国民族工业摇篮、近代机械制造业的开山。
此后,中国进入工业化生产阶段。
一切当以机械制造为先行
近代机械工业始于清末的洋务运动。因缺乏基础和支持,进展非常缓慢。
1949年,对三千年文明的中国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大河上下,满目疮痍;长城内外,百废待兴。一切当以机械制造为先行。
1951年6月,哈尔滨电机厂率先成立。成立之后的几年,周围还是一片无人烟的荒甸子。秋去冬来,那些为着梦想从南方赶来建厂的人们很快就感受到了东北的酷寒:带着厚厚的棉帽子,围上大围巾,还会冻眼皮。尽管如此,哈尔滨锅炉厂、哈尔滨汽轮机厂还是分别在1954年和1956年迅速崛起在一片荒野中。
中国是农业大国,千年沿革的牛马畜力耕作方式,让农业生产在整体进程中出奇的蹒跚。建国初期的一次国务会议上,周恩来曾总结列宁的一句话用作动员,叫做“共产主义就等于十万台拖拉机”。照搬苏联模式现在为很多研究者所诟病,但政权初定加冷战时期的背景,新中国除了苏联无因可循。即使是从现在回看,当时因循苏联以拖拉机作为新中国新农业的发端,也是完全合理的。1955年10月1日,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的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建厂奠基。彼时这还属于国家机密,厂名用的是任何人不明所以毫无指向性的数字,叫081厂。
1956年,第一重型机器厂在齐齐哈尔开工建设,这是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的前身。当时是亚洲最大的重型机械厂,中国最大的铸锻钢生产基地。
“一重”厂门前广场上有座17.7米高毛主席像,为中国最大的纯白钢毛主席像,1969年由“一重”铸造。这是“一重”冶炼浇注技术当时的最高水平。
随后的几年里,更多企业次第诞生。
1958年,德阳水力发电设备厂建成,后更名东方电机厂。这是中国最大的发电设备制造和电站工程承包特大型企业--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同年,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在四川成都成立。
1959年7月,西安电力机械制造公司成立,这是西电集团公司的前身。
现在的机械制造业巨头,大多是那个时候兴建的。
历史不忍细看
上述企业成立初期,在国际上几乎没有什么影响,更没有今天五百强企业这样的气势。但是,这些企业从一开始就支撑着共和国的大厦,与共和国一起迈过了一个新世纪。
哈电集团在成立初期得到了苏联的大规模援助,引进了一些先进技术。但很快,中苏关系破裂,苏联专家旋即撤走。哈电“三大动力”(哈锅、哈汽、哈电机)只能自力更生,封闭发展。同时留苏学者从四面八方聚集到哈尔滨,在客观上形成了哈电的技术优势。
此后的哈电创造了我国发电设备制造史上的多个“第一”,产品遍布全国各地。水轮发电机约占国产水电机组总装机容量的1/2,汽轮发电机约占国产总装机容量的1/3。
这一时期的机械企业,多与哈电集团的经历类似。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集团所属的发电设备制造企业,也大多建立于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三线”建设时期。当时还流行一句口号是“好人好马上三线”。
中国人向来不大向外援服软的。苏联的突然翻脸,只是让这些主人翁更拼命。彼时的工业群像中有一个标杆,就是王进喜。
门缝中的曙光
厂子建成了,机械制造工业发展的道路还很漫长。自力更生作为中国当时的战略抉择,从另一个意义上说,是不屑去国际上讨价还价,沿着自己的路努力往前走。
从早期简单仿制国外的机器,到生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备是建厂初期的首个门槛。
1958年7月20号,第一台手工试制的东方红—54型履带拖拉机出厂,这是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向国家交上的第一份答卷。应该说这份试卷卷面成绩相当高。上世纪70年代初,一拖每年生产15000台升级版的东方红75型履带拖拉机,正是这些东方红拖拉机完成了当时全国70%以上的机耕任务。
1959年11月1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在一拖落成典礼上宣布:“中国人民耕地不用牛的时代来临了!”
大名鼎鼎的江南造船所,经历近一个世纪的风雨后,解放后被收归国有。1953年易名江南造船厂,成为中国船舶工业的领跑者。它制造了中国第一艘潜艇、第一艘护卫舰、第一台万吨水压机,还有第一艘自行研制的国产万吨轮“东风”号。
上世纪80年代,哈电集团意识到国内生产技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美国西屋公司引进30万和60万千瓦发电机组全套技术,研发了我国首台亚临界60万千瓦发电机组,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大容量发电机组的历史。
白驹过隙。这些成了中国机械制造业的一个倏然远逝的光影。
改革开放,每个企业都在做冲刺的准备。紧锁的门缝有一线光亮照进来,没有人敢松气。起跑的时候到了。
整合集结号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狂飙突进时期。在更自由的空间下,各行各业都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GDP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美国纳斯达克和香港的股市同时向更多的中国大陆的企业伸出了橄榄枝。
上市集结号一旦吹响,中国的机械制造业就发起了一波接一波的冲刺。一连串的中国机械制造企业,或并购或重组,实现了整体上市,或拥有上市企业。
1996年,江南造船厂更名为江南造船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正式入驻中船江南长兴造船基地,无论在生产规模还是在设施上都处于领先水平。江南造船厂时代造一条船最长要6年,现在从签合同到交船一般是21个月。
2008年3月23日,国机集团总裁徐建出现河南洛阳的一拖集团总部,一个月前,国机集团与一拖集团的重组方案被正式批准。这是震动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一件大事。同年5月11日,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在上海揭牌。对波音与空中客车而言,这个中国的新央企已经显出虎视眈眈的气场。
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复苏乏力。面临市场困境的机械制造行业大步迈入整合时代。
2013年7月,曾被列入“39家重要骨干企业”的中国二重,因连续亏损,整体产权无偿划转国机集团,作为重组后新集团的全资子公司。
1997年才成立的“新兵”重组1958年出身的“老兵”,这两大机械制造央企间的重组,或将成为重装行业乃至央企系统重组的新序幕。
中国机械制造业从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路走来,经历了半个多世纪。文中提及的这些企业不过是这60年历程的一个缩影。很多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的机械制造企业,最初只是简单地想要“觅制器之器”,挫折和磨难之后,很多企业消失了,硬撑下来的,则一步步地从荒野走上了今天的T台。
如今,全世界的股民都在关注中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因为这一切已经与他们自身的钱袋息息相关。北京八大处的一个山间茶社,意大利的糕点师安德里亚一边看茶单,一边翻看着手机中的信息,突然他一拍桌子,“江南重工涨了!”
江南重工,是江南造船有限责任公司的上市子公司。
未来,中国机械制造与世人的关系,也许更加紧密。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llyd/jj/2013-10-13/23214.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