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教育

打印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怎么被踢出教材?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怎么被踢出教材?

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人民子弟兵就有了另一个称呼:最可爱的人!

这都源自作家魏巍从抗美援朝前线采写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随后这篇脍炙人口的文章被选入中学课本,影响了整整几代人。

至今,人民子弟兵仍享有最可爱的人这一美称,但这个称呼的源头,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却被从课本中删除,理由是不合时宜。

640.webp (8).jpg

1950年底,魏巍刚刚调到总政,就被上级派到朝鲜,去调查美军战俘的思想动态,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对敌思想斗争。这些美军战俘有的是二战老兵,有的是新兵,有的厌战,有的好战,有的消极,有的反动,但有一个认识却高度一致,那就是志愿军是他们遇到的最难对付的对手。

这个结果深深触动了魏巍,调查结束后,他没有立即回国,而是直接上了前线。在这里,他亲身感受了美军的狂轰滥炸,亲眼目睹了战士的英勇无畏。他的足迹踏过了鲜血浸透的泥土、炮弹犁过的阵地,前后共采访了20多个真实的战例。回来之后,他经过反复筛选,选出了三个事例,写就了一篇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

书中描写的松骨峰阻击战

1951年4月11日,《谁是最可爱的人》首发在《人民日报》上,一下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共鸣。周恩来总理在1953年召开的第二次全国文代会上,握着魏巍的手赞扬道:我感谢你为我们的子弟兵取了“最可爱的人”这个称号。从此,“最可爱的人”成了子弟兵的代名词。

随后,《谁是最可爱的人》被选入了中学语文课本。从这时起,志愿军战士们撼天动地、浴血奋战的英雄气概激励了整整几代人的成长。然而,令人不解的是,2001年之后,这篇影响深远的文章被从中学语文课本中删除了。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编委觉得它不合时宜呢?

其实,在被彻底删除之前,《谁是最可爱的人》就被多次删改。据人教出版社编审张厚感透露,90年代的课本里,就把文章中“当你给孩子的嘴里塞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在散步的时候,你感觉到很幸福”两句删除,理由是这个抒情过于生硬,缺乏文学艺术高度。

到后来就更加直接地将整篇文章删除,而删除的理由更让人觉得匪夷所思。当时给出的理由有三个,一是这是一篇煽情和滥情之作;二是这篇文章过度渲染战争的血腥、人类互相杀戮的残酷。其描写不像是写人与人之间的战争,而是人与魔鬼之间的决斗;三是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与文中描写的英雄人物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新时代的青少年有新时代的价值观,再给他们灌输陈旧过时的革命英雄主义,不利于他们的心智发展。

看到这些理由,我不禁想到《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舌战群儒时说的一句话:“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语文学习,真的只要学如何修辞,如何抒情,如何提高文学艺术水平吗?新时代的青少年就不需要了解历史,崇敬英雄了吗?我们的教育究竟是要培养百无一能的世之腐儒,还是安邦定国的栋梁之材?

战争是残酷的,但战争从未远离过我们。今天的世界,每天仍有不少地方战火纷飞。我们没有生在和平的年代,只是生在和平的国家。而这和平,恰恰是文章里的先烈们就着雪吃炒面,以血肉之躯打败美军的飞机大炮换来的。如果仅仅因为文章中有反映战争残酷的描写就将其删除,那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恐怕都是温室里的花朵。

当美军公然违反国际公约,对志愿军使用白磷弹和细菌武器的时候,他们不是魔鬼又是什么?我们保家卫国的勇士不是在和魔鬼决斗又是什么?

近些年来,教材出版界有一股邪气,《谁是最可爱的人》删除了,《狼牙山五壮士》删除了,《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删除了,《黄继光》、《我的战友邱少云》、《倔强的小红军》、《刘胡兰》、《我是中国人》都删除了,这删除的都是英雄,都是中华民族不屈的灵魂。

在删除了这些优秀文章之后,课本里又加入了不少西方的童话故事、英雄传说。这些文章都拼命地向我们的青少年宣扬西方文华中心论和西方文化价值观,其所宣传的西方英雄有的甚至是海盗。他们一边删除充满革命英雄主义的国内作品,一边用娱乐至死和崇洋媚外来填充。

今天的美俄日等国都在教育自己的青少年要具有英雄精神,而饱受战争蹂躏的我们却在粉饰太平。有人企图让青少年认为今天的幸福与保家卫国的英雄无关,企图培养出没有灵魂和血性、没有钢铁意志、没有牺牲精神、没有英雄气概的一代人,企图让年青的一代成为精神上的病夫,其心何其毒也!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llyd/jy/2020-06-01/63222.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20-06-02 关键字:教育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