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创造性贡献
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点之一。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主要领导人,他在长期革命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运用于党的工作,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群众路线的理论。毛泽东阐述群众路线的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艰难而成功地认识中国革命和党的建设规律的历程,大抵上是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同步进行的。群众路线在大革命时期开始酝酿,在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在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进一步发展。
一、从世界观高度阐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为群众路线奠定理论基础
作为思想家,毛泽东毕生在思索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前进的动力问题,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探治乱之源、求大同之境的一次次思考中,他找到了社会发展的关键,确信人民群众决定历史进程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坚定地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由此他把党领导的革命看做人民群众自己的斗争,对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有深刻的认识和生动的比喻:比如,认为人民群众是任何敌人打不破的 “铜墙铁壁”;是八路军不可缺少也必须倍加爱惜的“眼睛”;是能够和共产党一起搬走两座大山的“上帝”;是种子(即共产党人)得以生根发芽的土地;是鱼(指共产党)赖以生存的“水”。正因为始终相信人民群众的作用,毛泽东才能够为中国共产党找到最可靠的依靠力量,并科学论证中国革命胜利的必然性,从思想理论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人。
二、指出党的领导作用是动员、组织人民,解决了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相结合问题,阐明了贯彻群众路线的目的和实质
在毛泽东看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与共产党的领导作用是统一的。他说:“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这是两条根本的原理。如果怀疑这两条原理,那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因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规律相一致,所以从根本上讲,人民群众的斗争决定社会历史的进程,然而,人民改造社会、推动历史前进的斗争需要先进力量的领导,离开先进力量领导,群众斗争找不到正确方向。几千年的历史就是如此,直到共产党出世后,这种情况才改变。为什么共产党能够领导人民群众?首先如同毛泽东所说,共产党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共产党绝无私利可图,党代表群众根本利益;同时也由于党以科学理论作为行动指南,能够制定正确的路线政策。党的先进性即根本宗旨和指导思想决定了党应当、也一定能够领导人民群众的斗争。而这种领导作用与剥削阶级利用群众的做法完全不同。毛泽东指出,剥削阶级讲爱民,同爱牛差不多,为的是用牛耕田,从牛身上挤奶。我们不同,我们党是人民的代表,人民的一部分,要组织人民为自己的利益奋斗。这段话生动地阐明了群众路线的目的和实质,即动员组织人民,为自己的利益斗争。共产党领导的先进性、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就在承认、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了,为了群众与依靠群众统一起来了。坚持二者的统一,既为人民群众争取解放的斗争找到领路人,又为共产党找到最根本的依靠力量。
三、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运用于群众工作,阐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解决了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问题
动员组织人民群众的关键在于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政策。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他指出,“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至此,一切为了群众和一切依靠群众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和到群众中去相统一,毛泽东使党的群众路线有了完整理论形态和明确的工作要求,也为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供了群众基础。实事求是是党的生命线,党的一切政策之所以正确,就在于反映了实际,而群众的利益愿望、群众的斗争是最大的实际,联系群众与联系实际是完全统一的,总结群众经验是最根本的联系实际;脱离群众也就脱离了实际。毛泽东阐述的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凝聚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党的历史上出现过多次路线错误和政策偏差,原因在于工作指导上脱离实际,为什么会脱离实际?除了认识方面的因素外,一个原因是脱离了群众,没有正确反映群众的利益、需求和愿望,以致陷入主观主义包括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在党史上,毛泽东最早把群众路线的工作路线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统一起来,为坚持实事求是提供了重要保证,也为制定、执行正确的路线政策奠定了基础。这是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伟大贡献之一。
四、注重作风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为贯彻群众路线提供重要保证
贯彻群众路线不可缺少的条件是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毛泽东指出,很多人对于官兵关系、军民关系弄不好,以为是方法不对,我总告诉他们是根本态度问题,这态度就是尊重士兵和尊重人民。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党情,封建残余思想会侵入党内,集中表现为对人民群众的官老爷态度。毛泽东多次批评这种错误态度。他指出,“共产党人在民众运动中,应该是民众的朋友,而不是民众的上司,是诲人不倦的教师,而不是官僚主义的政客。”经过延安整风,毛泽东进一步把贯彻群众路线和全党的作风建设相联系,以树立优良作风、克服不正之风作为贯彻群众路线的重要主观条件。在党的七大,他根据历史经验概括出“三大作风”。优良作风是贯彻群众路线的重要条件。经过延安整风和七大的概括,全党对以密切联系群众为核心的三大作风有了更高的自觉,作风面貌焕然一新,保证了群众路线的贯彻执行。
五、高度警惕党执政后脱离群众的危险,提出依靠民主监督打破历史周期律的宝贵思想;对此进行不懈的探索
执政前党处于敌人的残酷迫害中,联系群众、争取群众的保护支持是党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这时全党多数同志对于依靠群众、贯彻群众路线保持了自觉性和紧迫感。执政后情况有了变化,还能否一如既往地贯彻群众路线、得到群众拥护呢?在延安时期的“窑洞对”中,黄炎培就提出了所谓“其兴也浡、其亡也忽”的历史周期律的深刻命题。对此,毛泽东很有信心地回答,我们找到了新路,能够跳出周期,这个新路就是民主。在毛泽东思想中,群众路线是和民主建设高度契合的。党执政后,一定要建设高度的人民民主,唯此,才能真正贯彻群众路线,防止党脱离群众。从1950年代起,毛泽东对这个与党生死攸关的重大问题进行探索,并贯穿他的后半生。在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上,他再次强调了民主集中制,指出无论党内外,都要有充分的民主生活,接受群众监督,允许群众批评,领导者不接受群众批评,最后要垮台,演出“霸王别姬”式的悲剧。毛泽东还进一步提出用民主的方法解决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问题。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毛泽东及时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指出了可以用民主的方法解决执政条件下的党与群众关系问题,极大地有利于防止党脱离群众。可贵的是,为了扩大民主,建设民主政治,毛泽东还初步考虑到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方面的问题。1956年党的八大把坚持民主集中制、贯彻群众路线作为执政党建设的重要命题,做出了若干规定。
由于各种复杂原因,毛泽东执政后对群众路线的探索,未能按照正确的方向坚持下去,然而正如列宁所说,判断历史活动家的功绩,不是看他们没有提供的东西,而是看他们比他们的前辈多提供的东西。毛泽东对群众路线的探索具有不容质疑的科学性和开创性,其理论形态是完备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在实践中发挥了凝聚人心、动员组织群众、贯彻党的政治、思想、组织路线的巨大作用。群众路线是毛泽东留给我们党宝贵的财富之一。
(作者:全国党建研究会特约研究员)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llyd/ls/2013-12-18/24172.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