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卫英雄 以史铸魂——向历史虚无主义说不
捍卫英雄 以史铸魂
——向历史虚无主义说不
周亦嘉
去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在人们以各种形式来纪念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时,一些媒体尤其是网络上出现了很多历史虚无主义言论,它们以“重新审视历史”、“还原历史”为名,极力抹黑丑化我们的革命先辈和英雄人物,极力歪曲否定我们的党史、国史、军史,企图混淆视听,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历史虚无主义”似乎是个很“高大上”、政治性很强的话题。其实,历史虚无主义离我们一点也不遥远,它时常隐蔽在见不得人的角落,意图蚕食我们的信仰信念。
一、历史虚无主义的本来面目
一些人宣称,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牺牲了200多名将军,而共产党方面只牺牲了左权和彭雪枫两位将领。他们由此断定,国民党军在抗日战争中所作的贡献要远远大于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这种观点对吗?我们先不下结论,而是仔细分辨其主要论点。首先,当时国民政府只给了八路军3个师6个旅的编制,新四军也只有四个支队。国民党军则有几百个师,这几百个师都有完整的军衔体系,旅长都是少将。而八路军和新四军由于改编,所有干部几乎全部“降职使用”。周总理当时作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因特殊需要,才被国民政府授予中将军衔。其次,国民党方面牺牲的将军数量并没有那么多,公认的比较准确的数字是115人,其中还包括追授为少将的上校团长。按同级比较,八路军牺牲的团以上干部有640多人,新四军也有300多人。并且由于改编我军所有干部几乎全部“降职使用”,很多团长在红军时期都是师长甚至军长。在这种情况下,单纯比较牺牲干部的军衔是明显有失公平的,以此来判断贡献大小更是不科学不合理的。
通过上述事例,我们可以看出,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形式,就是通过随意剪裁史实,以点代面,以偏概全,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它们往往打着“揭秘”、“这才是”、“你不知道”等噱头,肆意夸大事实,捏造耸人听闻的数字,编排似是而非的故事,用所谓的“细节”为历史“改头换面”,全盘否定我党我军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作出的巨大牺牲贡献,甚至诋毁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及其伟大成就。说得通俗一点,历史虚无主义就相当于“挖祖坟”,挖国家和民族的祖坟。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历史虚无主义并不是对所有的历史都虚无,而是从特定的政治理念出发,有选择地虚无。它们置历史事实于不顾,生编硬造了很多无中生有的事情,全面抹杀革命先辈和伟人领袖的历史功绩,抹杀民族独立解放的历史,抹杀新中国建设的伟大实践。从本质上讲,历史虚无主义是为意识形态斗争服务的,它通过否定党史,歪曲国史,来消解我们对党、对人民军队、对社会主义的真挚感情,影响我们对过往的评判,对英雄的评价,进而改变我们的政治立场,动摇党的执政根基,最终达到分裂葬送社会主义国家的目的。
二、历史虚无主义的现实危害
法国哲学家福柯说:“记忆是斗争的重要因素之一,谁控制了人们的记忆,谁就控制了人们的行为脉动。”历史虚无主义就是要磨灭我们的历史记忆,摧毁民族的精神丰碑,迷失我们的前行方向。
一是严重影响我们对党史军史的正确认知。当前在微博论坛上,在社交媒体的朋友圈中,围绕党史军史所谓“解密”、“起底”的谣言波涛汹涌,一些早有定论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一夜之间变成了热点话题。诸如“邱少云的事迹违背生理学常识,根本不存在,是杜撰出来的英雄”、“雷锋是人为制造出来的政治偶像,照片都是摆拍的,他没有那么多时间做好事”、“左权不是抗日死的,是死于抢地盘”之类的奇谈怪论层出不穷。前不久,《解放军报》的一篇报道《今天,我们怎样上好党史军史课》中指出,不少军校教员觉得上党史军史课有点“步步惊心”的感觉。为什么会“步步惊心”,就是因为一些官兵受到了虚假信息的影响。这些东西一开始我们或许是将信将疑,但如果时间长了,看得多了,假的也就变成了真的,就会出现党史军史知识贫乏的现象,导致官兵对历史的认知产生偏差,并由此影响我们的价值取向。
二是逐步消解我们对党和军队的真挚情感。敌对势力通过添油加醋、移花接木等恶劣手法,肆意污蔑否定英雄人物,极力丑化党和军队的形象。在他们眼中,刘胡兰不是被国民党所害,而是死在乡亲们的铡刀之下。董存瑞托起炸药包的情景是推测的,谁也没有亲眼看到。黄继光并不是自己扑上去的,是摔倒了才堵住枪眼的。狼牙山五壮士是祸害百姓的散兵游勇,日军为群众除了害,等等。就这样不断散布歪理邪说,对英雄人物进行翻案式“重新评价”,妄图一个一个摧毁国人心中的精神偶像。如果任由他们歪曲事实,颠倒黑白,不仅会造成思想认识上的模糊与混乱,还会影响我们对党的信赖和拥护,对军队的热爱与崇尚。没有了党史军史做支撑,我们就会失去红色基因,就不可能深刻认识我们道路选择的正确性与必然性,就不会真正理解党的历史贡献和领导地位,对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就会缺乏感情认同。
三是不断侵蚀我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立场。“欲知大道,必先知史”。只有知道了从哪里来,才能更清楚地明白要到哪里去。清代思想家龚自珍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才,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怎样看待历史关乎党和国家的兴衰成败,前苏联红旗落地就是最深刻的教训。上世纪80年代,苏联社会上出现了大量打着“反思历史”旗号,抹黑苏共历史的言论。比如污蔑十月革命使俄国离开了“人类文明正道”,诋毁苏联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迷雾”等等,导致人们理想信念受到严重冲击,在思想上打开了苏联分崩离析的致命缺口。可见,如果天天接触有着特定目的、经过策划包装的错误历史观点,就难以始终保持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拿我们党史国史军史做文章的,都有着明确的政治诉求和现实指向,一个个戏说、一个个解构、一个个颠覆,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把我们的思想搞乱,把人心搞散,把制度搞垮。
三、在深刻领悟历史的镜鉴启示中坚定理想信念
习主席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党和军队的历史就是一部开拓史、奋斗史、英雄史,也是一部厚重的教科书,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我们倍加珍惜,深刻领悟,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教益。
一要在全面认识前仆后继的牺牲奋斗中强化感情认同。在那山河破碎、民族危亡的关头,无数的革命先驱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推动着沉重的历史车轮从泥泞中走出。有一个连队,为了掩护群众转移,他们死死地坚守在阵地上。子弹打光了,就用刺刀捅,用枪托砸,用牙齿咬,以区区82人阻击了日军3000精锐之师整整12个小时,最后全体壮烈牺牲,他们就是新四军“刘老庄连”。有一场没有打响的伏击战,官兵们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手握钢枪俯卧在敌人撤退的必经之路上。可是当敌人经过的时候,却没有人站起来冲锋。因为他们全部冻死在了阵地上,并且至死都保持着整齐的战斗队形。让我们永远铭记他们,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军59师117团6连。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就会对党和军队有更多的了解,就能感受先辈们那滚烫的心、炽热的爱和无怨无悔的牺牲奉献,就知道是谁驱走了黑暗迎来了黎明,是谁给了我们尊严,是谁为我们创造了幸福安定的生活,就会不断增进对党的感情,知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二要在深刻体悟革命先辈的信仰追求中汲取精神力量。历史上,共产党人所处的环境极其险恶,拥有的条件无比简陋,面临的困难难以想象,力量的对比异常悬殊,但是他们却开创了壮丽辉煌的事业。著名作家周立波曾感慨地说:“中国革命,造就了许多奇异的人。”大将徐海东就是其中一个,他参加革命后,反动派烧了他家的房子,杀了他们家族66位亲人,但这丝毫没有动摇他的革命理想。1932年10月,他领导的几千红军处在20万国民党军的包围之中,形势万分凶险。有人议论“革命完了”。徐海东听了坚定地说:“谁说革命完了,革命永远完不了!革命就像这大别山,风吹不倒,地震不摇。”他率领部队经过一个多月的拼杀才突出重围,在这段时间里,他竟23天没有睡过觉。一到目的地,他便一头倒下睡着了,30多个小时后,他才睁开眼睛。当他翻身坐起来时,一口鲜血喷涌而出。这是精神力量造就的奇异。如果不是信仰的支撑,人们怎能相信,杨靖宇胃里全是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如果没有理想的召唤,江姐一个柔弱女子,又怎会在老虎凳、辣椒水、钉竹签等种种酷刑面前坚贞不屈。走进党和军队的历史,就能深深感受到信仰之魂,理想之光,奋斗之艰,心灵为之净化,精神为之升华,平添奋进的动力,让躯体内的血液奔涌起来,让职责使命清晰起来。
三要在真切感受国家民族的沧桑巨变中坚定信念信心。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1840年之后,中华民族历经屈辱磨难,是全世界命运最悲惨的民族。先后六次遭遇大规模外敌入侵,首都三次沦陷,几千万人惨遭屠杀。当时的境遇正如谭嗣同含泪写下诗一样:“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沧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在历史的低谷,是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将一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变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今天,“一带一路”倡议获得沿线国家热烈响应,创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引得西方发达国家争相加入,57个创始成员国彰显了中国的综合国力与国际影响力。国家由弱到强的巨大变化,我们每个人都能真切地感受到。从当年日本侵略者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在根据地制造大片的“无人区”,到70多年后从利比亚、也门安全撤回数万同胞;再从当年外国人在租界打出“狗与华人不得入内”侮辱性标示,到今天在万里之外的异国港口组织警戒,发出“中国海军安全区,靠边!”的警告,反差何其强烈。最近,一段叙利亚小男孩被救出,呆坐在救护车后座的视频引起公众广泛的同情与对战争的反省。他本应充满欢乐的童年,却被无边的恐惧所吞噬,看着让人心碎。但是我们永远不要忘记,就在不远的过去,很多中国孩子的命运还远远不如她。现如今,祖国的花朵能够一脸轻松地穿过战火纷飞的地带,那是因为强大的祖国牵挂她,人民军队在保护她。近代以来的苦难史、血泪史与抗争史、奋斗史,已经雄辩地证明了,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国家才能富强,民族才能振兴,人民才能幸福。
(作者:南京政治学院 周亦嘉)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llyd/ls/2016-10-24/40687.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