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历史

打印

追寻卧龙山深处那口“红军井”的由来

追寻卧龙山深处那口“红军井”的由来

 

 

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边寻觅、边采访、边思索,记录下了很多的故事和传说,其中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精神激励,撼人心魄、催人奋进。

红军井

在福建省长汀县景色怡人的卧龙山深处,有一口相传由宋代知县宋慈挖掘的古井。1932年秋,当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从江西宁都来到中央苏区最好的医院——汀州福音医院治病疗养,住在老古井旁的福音医院达三四个月之久。在那段日子里,毛泽东每天都和周围的群众一样,到老古井边刷牙、洗脸、洗衣服,渴了就直接饮井里的水。不久,毛泽东发现古井年久失修,井边的石板破损,一下雨脏水就流入井中,井里也淤积了许多泥浆,不禁为群众的身体健康担忧起来。于是,毛泽东带领警卫员把损坏的石板换掉,还下井清除淤泥,使古井焕然一新,井水更加清冽甘甜。为了感谢毛主席的亲切关怀,乡亲们亲切地称这口井是“红军井”。

红军长征离开苏区时,乡亲们从“红军井”里把水提上来,装满了上千个竹筒和葫芦做成的贮水罐,连夜送到红军战士手里,说“喝了红军井里的水,壮筋健体志越坚”,极大地鼓舞了红军的士气。直到今日,每年欢送新兵入伍时,当地还保留了这一传统做法,激励家乡子弟不忘“红军井”,走好新的长征路。

红军洞

1935年5月,红军长征到达金沙江的皎平渡口,崖壁上有一排砂石洞,原本是被船工用来遮风避雨的山洞,其时成为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总指挥部。毛泽东等领导同志在这里指挥红军顺利渡江,摆脱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因此,这些原本普通的山洞就成了远近闻名的“红军洞”。

走进毛泽东住过的山洞,只见两洞相连,外边约9平方米,里面约5平方米。里间岩壁上一突出部分,据说是当年放置马灯的地方。由于洞内狭窄,身材魁梧的毛泽东只能弓着腰,借着昏暗的灯光看地图,分析敌情,指挥渡江……紧挨着的几个山洞,则分别是周恩来、朱德、刘伯承及红军渡江司令部的驻地。正是在这如此简陋的山洞里,毛泽东等红军领袖指挥千军万马巧渡金沙江。据当地县志记载,公元225年5月,诸葛亮南征时,马岱率领3000人渡江,由于指挥不当,人马在此死伤大半。笔者不由得想到,同样是5月,同样是金沙江,红军在整个渡江行动中未损一兵一卒,创造了世人惊叹的奇迹。

如今,在皎平渡口建起了红军渡江纪念馆,每天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据当地群众介绍,每年5月的傍晚,在当年红军渡江的地方都能隐约听到千船竞发的号子声,有月亮时还能看到红军的身影,看到他们八角帽上闪亮的红星……这当然是传说。然而在这传说中,不正蕴含着人民群众对红军的热爱吗?在他们看来,红军及红军精神是永存的,是他们心中永远的“图腾”。

红军树

在湖南省江永县一中的校园里,有两棵被当地群众称为“红军树”的连体樟树。如今,这两棵树的主干比碾盘还要粗壮,盘曲着伸向天空的枝丫,每一根都分明留下铁打铜铸的英雄气。树上所有的叶子葱绿、晶亮,密密簇簇,横拓出去,遮盖了校园半个篮球场。走近看,弹痕累累,刀疤道道,“中国工农红军万岁”“保家卫国当红军”等字迹深嵌在树干上,清晰可见。

提起“红军树”,江永人都知道一段动人的传说:当年红军长征路过这里时,曾在这两棵樟树下召开群众大会,向他们宣传革命真理和红军的主张,使群众认识到红军是穷人的军队,是为老百姓翻身求解放的,便纷纷筹款捐粮,还踊跃把自己的子弟送去当红军。为了表达对红军的敬意,他们在树干上镌刻下“中国工农红军万岁”“保家卫国当红军”的宣传标语。后来,红军走了,白军来了,对群众进行疯狂的报复,在樟树下残杀红军家属,还动用一切手段清除树干上的宣传标语,使樟树伤痕累累。然而令人惊奇的是,没过多久树干上的标语又渐渐显现出来,且愈来愈清晰。乡亲们说:“这红军树是神树,它象征着红军精神万古长青。”如今,“红军树”已成为人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地方,红军精神鼓舞着江永县人民不断前进。

红军菜

1935年,红军长征路过云贵交界的元厚、上城。红军放盐、放粮,抓土豪,斗地主,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党的政策。群众为红军送柴送菜,通风报信,救护伤员,留下了许多佳话。

后来红军转移,渡过赤水河,继续长征去了。反攻倒算的“还乡团”回来了,到处派粮派款,清乡敲诈。百姓既遭乡保勒索,又受川军黔军扫荡之苦,十室九空,家徒四壁。一个叫阿旺的苗族老乡家里,住着一个红军伤员。在主人精心照顾下,红军伤员的伤势虽有好转,但还不能正常行走。红军伤员看到主人家断粮了,心里十分着急,便拄着拐杖到野外觅食,终于在一条溪沟旁发现了一种野菜,秆子长得像芝麻秆一样笔直,叶子呈五星状,肥厚细腻。他依稀记得家乡赣南也有这种菜,平常可用来喂猪,荒年人也可食用。于是,就把这种野菜采回来,交给房东煮着吃,果真味道不错。消息在山村传开后,穷苦百姓都去采摘充饥。后来红军伤员伤好追赶部队去了,但吃这种野菜的习俗却留在民间。人们给这种野菜取名“红军菜”,说“它的叶子不仅像红军帽子上的五星那样好看,而且吃了它能祛病消灾,给人们带来平安和福气”。如今,这种野菜已经成为当地的一道美味小吃,来了客人都要清炒一盘,让大家吃了“红军菜”,不忘红军长征精神。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llyd/ls/2017-12-25/47912.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7-12-25 关键字:历史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