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历史

打印

千里乞讨一心寻党的开国上将

人们或许记得毛泽东那首《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中的词句:“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这个打龙岗活捉张辉瓒的一线指挥员,就是时任红军二十七团团长的李聚奎。

李聚奎,1904年出生于湖南安化的一个农民家庭。1926年参加革命的他,英勇善战,指挥果断,屡立战功,是红军的高级指挥员和高级将领,先后在红军的两个师担任过师长。在长征中带领红一师突破乌江,强渡大渡河,被称为红军的“开路先锋”。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后,为建立河西根据地2和“打通远方”,中央军委决定由西渡黄河的红四方面军总直属队及五军、九军、三十军共二万一千余人组成西路军。李聚奎任第九军参谋长。11月上旬,西路军开始向甘肃河西走廊前进,节节取得胜利。但因孤军深入,不久攻势渐钝。

西路军遭遇驻守甘肃、青海的凶悍的三万余“马家军”和十万“民团”的疯狂围追堵截。李聚奎参与指挥红九军攻占甘肃土城、永昌、梨园等战斗,英勇杀敌,给敌人以重大杀伤。但终因寡不敌众,西路军悲壮失败。

1937年的3月,地处塞北的祁连山异常寒冷。山脚下,李聚奎带着已与马家军苦战数月的部分队伍正艰难地向东行进。军事上的失利加上恶劣的环境,大家情绪十分低落。李聚奎耐心地跟同志们做工作,鼓励大家。但天黑路滑,掉队现象时有发生,加上为躲避马家军一遍又一遍的疯狂搜山,同志们只好分散行动,人越来越少了。缺水缺粮饥饿与病痛时时向他们袭来,最后,李聚奎身边仅剩下一个警卫员了。

日头升起又落下。这时,残阳夕照,群山笼罩在一片白色中,李聚奎陷入沉思,“我自1928年参加平江起义,投身红军之日起经历过大大小小的战斗,打过胜仗,也遭受过挫折,但还从来没有经历过像西路军这样全军覆灭的惨烈景象。”但他并未被压垮,望着渐渐落山的残阳,李聚奎生出一个念头,太阳有落就有升!西路军是失败了,但革命没有完,党中央还在,河东红军还在,西路军的指战员不会被捕尽杀绝。到河东去,找党中央去,找红军去!他站起身,带着警卫员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走去……为躲避马家军的盘查,李聚奎用自己的羔皮大衣找老乡换了一身满是窟窿的皮筒子,又戴了一顶西北农民特有的毡帽,拿上根棍子,真的就成了一个“叫花子”样子。后来,因警卫员的脚烂得实在走不动了,李聚奎只好扶着他走进一户穷苦人家,这家老乡同情红军的遭遇,冒着风险收留了他。李聚奎告别了警卫员,一个人继续过着逃荒要饭的生活。

自西路军惨遭失败后,一向骄横强悍的马家军更加嚣张了,在整个河西走廊撒下了天罗地网,搜捕西路军人员。李聚奎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他把空枪拆散,零件一个个丢掉,不能落入敌手;红军奖章是光荣的象征,不能被敌人玷污,藏进树洞;一个指北针,这还是在井冈山反围剿时从俘获的敌师长手里缴获的,对,留着,要找红军,找党少不了要用它判断方向,他把它塞进皮袄的破洞里,又开始上路了……他每夜凭借指北针,心里想着红军,想着党,想着入党时的誓词:“一切为了党,一切为了人民。”他还清楚地记得在一次失利战斗后的党小组会上自己说的话:“我这一辈子跟党是跟定了,党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李聚奎给自己打气,决不能忘记入党时的誓言,纵然千辛万苦,也要回到党中央的怀抱。他白天藏在山沟和草丛里睡觉,晚上借着月光大步前行。

在河西走廊的一个多月里,危险无处不在。这天,他走进一个羊群边,偶然回头一望,忽见西边尘烟滚滚,由远而近。他问牧羊人:“那边是不是来了骑兵?”“是马家军,你快走吧。”李聚奎说:“不要紧,请你把羊往南赶一下。”他们一起赶着羊群走开了。等他们走出二三百米远的时候,敌人二十多个骑兵疾驰而过。他又一次脱险了。李聚奎渴了,喝一口路边的积水;饿了,嚼一把野草,或向老乡讨口饭吃;困了,就在荒野中露宿。就这样,李聚奎行乞千里,机智地躲过了敌人的多次搜捕,凭着惊人的智慧和善良百姓的帮助,经历了无数次生死考验,终于过了黄河,横穿宁夏,到达陇东的镇原境内。

一天晚上,李聚奎借宿在骡马店里。临睡前,他听到几个生意人兴奋地议论不休:“奇怪!驻在王家洼子的军队真好,买卖公平,不扰商人。”“从来没见过这样好的军队。”李聚奎一听心中一阵狂喜,马上凑过去问他们那是支什么队伍。他们告诉李聚奎,“是红军,是红军二十八军团。”“那此地离王家洼子有多远?”李聚奎紧接着又问了一句。“整整一百里,我们昨天才从王家洼子动身来的。”阻隔了近两个月之后,李聚奎终于得到了红军的确切消息,真高兴啊!这一百里路,他恨不得一步跨过去。天还黑洞洞,他就匆忙起身赶路,一鼓作气,找到了满是红色标语和红色旗帜的王家洼子,他终于找到了红军,找到了党。他激动得泪流满面……

近两个月的日日夜夜,李聚奎风餐路宿,行讨千里,多少次险处逢生,多少次被好心人真诚相助。他凭着一个干粮袋,一根讨饭棍,一个指北针,凭着对党对革命的忠诚,终于回到了红军的行列。后来,毛泽东见到他这个湖南老乡时,大手一挥:“你是虽败犹荣呀!”

在数十年的革命生涯中,李聚奎从烽烟滚滚的生死战场到和平时期的石油部长、军事院校领导等任何一个岗位,他都始终不忘初心,永远跟党走!他有一句口头禅:“共产党员,除了追求信仰之外,应该别无所求。”这也正是这位千里乞讨一心寻党的开国上将的生动写照!

此后,不论在抗日前线,还是在解放战争中,李聚奎都是传奇英雄。新中国成立后,他继续为我国的建设与发展殚精竭虑。1950年7月,李聚奎担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为抗美援朝战争建立了打不烂、炸不垮的“钢铁运输线”。当祖国急需石油时,周恩来总理提名李聚奎担任石油工业部首任部长,他二话没说率领专家和工人大军,大战油田开发,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发现了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一克拉玛依油田。

不论岁月如何变迁,李聚奎始终牢记初心,坚守信念。80岁生日那天,他悄悄在记事本上写下这样一段话来自勉:“纵然给我更大的权力,我也决不以权谋私;纵然给我更多的金钱,我也决不丢掉艰苦奋斗;纵然让我再活80岁,我也决不止步不前。”这段话正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1986年,病中的李聚奎亲手抄录5份《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释文,并将这5份释文作为传家宝交给5个子女。1995年6月25日,李聚奎去世。弥留之际,他把5个在京的儿女叫到床前,说:“我,一个老共产党员,一辈子为信仰奋斗,没有个人私产。”可以说,这5份手抄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释文是李聚奎留给子女的唯一“遗产”。

来源:《新湘评论》2020年11期,作者金况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llyd/ls/2023-08-26/83537.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23-08-27 关键字:历史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