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历史虚无主义都用上智能技术了,纠治历史虚无主义怎能落下?
近十年来,历史虚无主义的显著变化是利用智能化技术拓展活动空间。历史虚无主义者运用网络爬虫、数据挖掘技术,对微博、抖音、快手等主要社交媒体进行不间断扫描,捕捉当下热门事件、热点话题,筛选能够“蹭热度”的内容,进而设置相关议题,开展舆论渗透。例如,2017年历史虚无主义者通过智能热点分析,借韩国部署萨德导弹防御系统、朝鲜试射核导弹等国际舆情,设置解构抗美援朝、中朝关系的错误内容并进行散播,企图否定抗美援朝的正义性。
历史虚无主义者运用推荐算法,通过为用户画像,寻找受众的兴趣点与历史虚无主义的连接点,进而精准推送包含用户个人喜好和历史虚无主义的信息。长此以往形成“信息茧房”和“回声室效应”,使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观点不断渗透、强化。在该项技术“赋能”下,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较为明显地侵蚀着我国青少年这一易感群体,诱导他们选择、认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观点。例如,2018年某技术工程学校学生,在学校团委官方微博上,发布了一条恶搞邱少云、董存瑞的内容。据调查,该内容并非学生原创,而是转自某笑话网站。
历史虚无主义者运用深度伪造技术和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模拟虚假用户,批量发表具有历史虚无主义倾向的言论,以压倒性的数量和较为统一的“民意”,操控大众认知,加剧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历史虚无主义蔓延的背后有网络水军的身影。这些网络水军在智能化技术“加持”下,开始出现大量的“机器人水军”。它们有不同的头像、身份和账号,能够分析、处理和生成人类语言,并根据特定的主题,自动生成风格各异的语言内容,令人难以区分真假,进而可以有组织、有目的地参与网络评论、跟帖和讨论,混淆历史真相。
近年来,学界注意到历史虚无主义借助互联网蔓延的趋势,剖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其蔓延中的运行机理。例如,修晓辉、杜玉华分析指出,历史虚无主义借助智能化浪潮沉渣泛起,具体表现为通过操纵算法分析、假借数据识别、利用智能推送等方式设置陷阱,误导群众。相较智能化技术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学术研究则稍显逊色,尤其是智能化技术与历史虚无主义渗透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因此应加大对智能化技术与历史虚无主义纠治的关系研究,发掘其提升网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应用价值。例如,研发“AI辩论专家”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实时、高效的智能回击;研发“矫正”算法,打破历史虚无主义者利用推荐算法制造的信息牢笼等。
(原题《十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演变的理性审思》,摘自《史学理论研究》2023年第4期)
作者单位: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理论研究所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llyd/ls/2023-11-21/85025.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