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政治

打印

“自干五”现象对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启示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上出现了一群自称“自干五”的网民。他们认同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和所谓的“美分党”、“带路党”展开论战。“自干五”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群体,他们是如何形成的,其价值理念的特征是什么?他们的出现对中国互联网生态又有着怎样的影响,继而对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有着哪些重要启示?本文围绕这些问题做一尝试性探讨。

一、互联网时代的“新意见群体”及“自干五”现象

互联网一进入中国,它的主要的社会意义就是言论的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蓝皮书”《2009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中的《2008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把关注新闻时事、在网上直抒胸臆的网民称为“新意见阶层”。①对于“新意见阶层”这个提法,有学者认为,它虽然影响大,但不太严谨,因为“新意见阶层”并不构成一个经济学意义、社会学意义的独立阶层,这些网民分布于社会各个阶层当中,因此更准确地说应是“新意见群体”。[1]本文从“新意见群体”的表述。所谓的“新意见”,主要是一种基于个人立场,为了公共利益,在公共领域独立发表的意见。所谓“新意见群体”,主要就是指发表这样一种意见的网民群体。换言之,“新意见群体”特指在互联网上关注公共事件、直抒胸臆、独立表达见解和意见的网民。“新意见群体”是基于现代互联网技术的一个群体,它在影响公共舆论乃至公共政策方面具有许多与传统民意表达所不具备的特点。作为与互联网几乎完全同步崛起的群体,“新意见群体”具有巨大的舆论能量,正在成为一种介入社会现实的重要力量。

众所周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广泛渗透,网络空间上的意见表达日益成为人们在公共领域表达个人意见的重要途径,并且越来越表现出超越传统媒体的影响力。一方面,网络意见表达的特殊性表现为明确的个体性,即个人成为网络意见的直接发布主体,网络意见在更大程度上将个人观念直接呈现出来,而且由于网络空间的匿名性使得意见表达缺少直接约束,人们的意见也更为鲜明甚至极端;另一方面,网络意见表达的特殊性还在于高度的公共性,网络传播媒介在很大程度上使信息流动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得物理上分散隔绝的不同个体能够直接聚集到可以便捷交流的同一个虚拟空间中,网络意见表达所面对的是极为广阔的由众多同类个体所组成的公共空间。这种将个体表达与公共交往直接对接的特性,使得网络空间成为不同意见、观念相互交流甚至对立争论的直接平台,尤其是对那些本身即具有公共性的社会、政治议题,则更容易引发网络意见表达中不同观点、立场个体的对立,并使得部分立场接近的网络意见表达者形成虚拟空间中的意见群体。

在思想观念已相当多样的当代中国,网络意见表达中的观念争论与立场分化表现得十分显著。有对当下中国社会政治秩序充满反对意见的群体,有崇尚西方价值观甚至推崇欧美社会各个方面的群体,也有认可新中国的建设成就、认可当前中国社会政治秩序的群体。可以说,网络意见之间的激烈对抗纷争是当前中国现实社会中各种对立、争论的思想观念在网络空间的延伸。现实社会中的复杂利益关系使得一部分网民在意见表达中对中国发展道路充满了不满与偏见。然而,除了思想政治工作者出于职责在网络空间所进行的教育引导之外,网络意见表达中也出现了众多对中国发展道路的自发认同者,这一类网络意见的典型代表群体即为网民所称谓的“自干五”。“自干五”是“自带干粮的五毛”这一网络用语的简称,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网络热词之一,曾被美国石英财经网站列为“2014年度中国网络热词”。②在网络用语中,“五毛”是指通过发表支持政府行为或认同当下政治体制的言论而获取直接利益的人(因网络风传此类工作发一帖可获五毛钱报酬而得名)。“自带干粮的五毛”则是指这样一类网民,他们在网上的意见表达中对中国社会政治秩序持维护的态度,但他们发表认同当前中国发展道路的言论,并非出于工作职责或利益考虑,而完全是根据理性进行判断的自愿性行为,故而自嘲为“自带干粮的五毛”,并随着这一名称的流传而获得了“自干五”的标签。

“自干五”现象是伴随着中国互联网“新意见群体”的变迁与分化而形成的。中国互联网“新意见群体”的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8年之前。这一阶段中国的网络普及率还比较低,互联网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流主要是点对点的对话型交流,网络意见表达尚未形成明显的群体性特征。第二个阶段是2008年至2012年前后,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表达的数量和多样性都大幅提升,并且由于立场、观点的不同而产生了大量的争论。尤其是许多社会事件刺激了互联网意见的表达与分化,如在2008年一年中,就发生了汶川地震、奥运圣火传递风波等容易引发公共话题的事件。正是在这一阶段的争论中,网络意见表达开始出现了“标签化”群体的现象,一类立场和观点较为接近的网民会被冠以某个词语作为此类群体的标签。第三个阶段是2012年以来,在经历了前一阶段的激烈争论以及群体分化后,这一阶段网络意见表达群体的基本格局已经趋于稳定,不同类型的观念表达形成了各自的基本模式与基本理念。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为这些群体提供了组织依托,出现了许多能够被某种群体所专属的意见表达空间。

在各类网络意见表达群体中,“自干五”出现得相对较晚,它的形成可以说是一个“被动”的过程。在2008年前后,网络上关于一些公共议题的讨论中,许多针对社会政治秩序的批评性或“异见”观点常常缺失必要的事实与逻辑支撑,为了表现自身的立场甚至置常识于不顾,在激烈的情绪中沦为“为了反对而反对”,从而出现了许多不恰当的、明显片面的甚至极为荒谬的观点。对于这样的言论,许多网民出于对基本事实和逻辑的维护,表达了对这些言论的反对。这在上述观点的持有者看来,与其对立就意味着站在维护当前政治体制的立场,于是将这部分意见表达贴上了“五毛”的标签。面对并不符合事实的“五毛”标签,这部分网民进一步表明了自身的立场并非是为了获利,并形象地将自身身份描述为“自带干粮的五毛”。这就是“自干五”这一群体标签的最初形成。

“自干五”这一标签的形象十分符合网络传播的特点,很快在网络上流传开来。由于其立场、理念都十分鲜明,而且“自干五”的成员通常对这一标签具有自我认同感,“自干五”很快成为网络舆论中具有重要影响的“新意见群体”。

随着网络意见表达进入第三阶段,“自干五”的意见和观点表达也逐渐具有了更为明确的条理与更为丰富的内容,被看作网络“正能量”的重要散播者。如2012年问世的《那年那兔那些事儿》(漫画),即是“自干五”对中国近现代史观念的一次集中表述,而且由于表现形式的新颖活泼,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有研究者通过近年来对特定“自干五”聚集的论坛相关帖子和言论的不间断记录和分析,并辅以访谈,向人们描绘了中文网络世界“自干五”群体的大致特征。这些论坛和网站包括水木社区、未名空间、天涯国际观察版、西西河、超级大本营军事版以及上班族网。根据对网站用户和在线人数的分析,笔者相信这些网站拥有相当的浏览量和用户群,这标志着“自干五”群体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不可忽视的力量。

二、“自干五”是对中国现代化道路认同的一种网络表达

“自干五”对自身持有的基本理念有这样一段流传较广的描述:“鼓励理性思考,习惯引用文献和已有资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看待问题拥有理性的、历史的、客观的态度,而不是盲目占据道德制高点。对能够提供资料并理性思辨者持有宽容态度,‘自干五’的群体永远坚持理性和合理思考,并不鼓励单一观念和论点。”③这一段文字可以说是“自干五”群体在互联网意见表达中所持理念特点的集中描述,具体说来“自干五”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以事实和逻辑作为基本依据”。这是“自于五”群体进行意见表达时所遵循的基本准则,因为他们本身就是作为网上那些缺失事实与逻辑的网络意见的对立面而出现的。做到这一点意味着在意见表达中对于自己要发表意见的领域应当具备基本的认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应当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而不应基于自身的立场选择事实或罔顾事实。这一特点使得“自干五”的意见表达常常具有一定的知识性色彩,这或者是因为表达者本身就有比较深厚的相关知识积淀,或者在进行意见表达时能够寻找相应的事实资料作为支撑并进行有逻辑的论述。

二是“理性、辩证、客观地看待问题”。这意味着在对事件进行评判时不是依据某种简单的联系轻易地作出判断,而是对信息的准确和充分有着更高的要求,并在意见表达中注重尽量不带有任何偏见,注重对人在进行判断时容易产生的心理误区进行规避。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自干五”的意见表达常常更倾向于基于一定科学逻辑方法(如统计学)等来进行判断,而非基于直观感受,这也使得“自干五”群体常常表现出对科学话语的偏爱。辩证意味着要考虑到事物的多种可能性,客观则意味着采用统一的判断评价标准来进行分析与比较,这些都是对事物进行理性分析的态度的体现。不过,在网络意见表达领域,对事物的理性分析,在有些情况下是态度问题,在有些情况下则是理性思考的能力问题。“自干五”的意见表达表现了对理性思考能力的掌握和倾向于进行理性分析的态度。

三是“持非情绪化、积极、宽容的态度讨论”。这一点与前两点显然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做到以事实和逻辑为依据并进行理性客观分析的情况下,所进行的讨论自然是非情绪化的。所以,在网络意见的表达中,只有在一开始即避免情绪化的表达,才有可能进行理性客观的讨论。与非情绪化的心态相应的,则是在面对对立观点时持较为积极宽容的态度,避免因观点的不同而引发情绪上的激烈对立。这一特点在早期的“自干五”意见表达中比较明显。在当时的讨论中,“自干五”意见所面对的主要是与不同观点的交流,要维持理性客观的“自干五”观点自然需要保持非情绪化,但随着“自干五”意见群体的形成,表达上的情绪化由制造对立而渐渐具有团体认同的作用,非情绪化、宽容的讨论态度主要出现在“自干五”意见的形成过程中和与其他意见的接触中,在群体内部的表达中这一点则相对并不明显。

“自干五”的表达特点来看,他们常常是从一种刻意预设的中立立场出发,却得出具有明显立场倾向的结论。那么,为何不具有倾向性的基本理念能够得出关于社会政治秩序具有明显倾向性的结论呢?这种一致的认同又是如何在多样路径与多样形式中得到表达的呢?显然,这需要在中国社会历史现实的背景下对“自干五”所体现出的基本价值观念进行分析。马克思在其著作中曾一再强调:“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2](pp.50-51)虽然人们可以在观念领域对“自干五”现象产生的理论逻辑作出详尽的分析和解释,但“自干五”这一社会现象产生的真正原因在于现代中国的社会现实。除了互联网的出现为其提供了表达空间外,其内容特质的基础还是应当从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变与治理转型的过程中去寻求。

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下中国被动开启了近代历史,古老的文明传统遭遇断崖式衰落,中国开始进入了对现代化的追求。但中国的现代化理念建构过程并不顺利,与西方历史久远的“启蒙”以及相应的古典哲学等现代性理念基础的长期充分发展不同,中国的“启蒙”历程在尚未完全展开就陷入了断裂,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使得中国所接受的现代国家方案是在共产主义理念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国家,这显然是一种与主流的西方观念相对立的模式。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思想界开始提出“重新启蒙”的问题,出现了对“理性”、“自由”或“德先生”、“赛先生”等理念的吁求,不过,鉴于当时的社会政治秩序已经对科学的理念给予了充分的关注,这种看似系统化的理念呼吁和启蒙诉求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显然具有特殊的政治意味。伴随着一系列政治事件的发生,思想界以及社会领域对国家政治秩序有对抗性的表达再次进入隐没状态,虽然经济社会仍然在高速发展,但却没有相应的公共空间,可以在其中寻求一种能够接合国家与社会的价值观念。然而,正是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公共空间带来了新的可能,[3]这就是互联网空间的出现,这个空间的特殊性前面已进行了说明,那就是由于较小的约束而具有更自由的表达,以及由于其在时空上的跨越性而促成的“新意见群体”的生成。不过,当一部分知识分子借此重新现身于公共空间领域,并企图接续进行之前断裂的“现代性启蒙”时,问题出现了。

中国社会的发展已经不是简单地处在一个需要进行现代性建构的阶段,尽管还远未建构起成熟的现代性秩序,但市场逻辑以及多个领域向自由化方向的发展,已经让人们充分地认识到传统的资本主义现代性秩序的缺陷,以前那种——尤其是在自由主义知识分子那里——将中国和西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传统和现代、保守和改革对立起来并进行批判的二元思维,已经不能与当下中国普遍的社会现实以及社会意识相符合。而在“自干五”的观念中,当代中国所处的社会历史状况,其所具有的问题是复杂的,其现代化转型的现实却是明确的,中国近几十年来不断发展的现代化历程是无可置疑的基本事实。从中国仍在继续的现代化转型历程中,“自干五”所观察到的,是众多个体以积极参与公共空间建设的方式与公共空间共享着发展与进步。重新回到理性与自由的基础,不是依循个人主义而是人的社会交往的根本逻辑,是对个体与公共秩序之间的相互认可进行说明。这在中国的社会现实条件下,就反映为“自干五”群体对于当下中国基本的社会政治秩序的建设性认同。如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合理性,这是一个经常在互联网的意见表达中被歪曲、质疑或攻击的方面,而“自干五”群体在针对这些意见进行辟谣、澄清和反驳的同时,也采用展示对方观点荒谬之处的方法,间接地表明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的历史合理性。另外,“自干五”的意见表达中也明显地表示出对中国进行有效治理与改革的信心,这些相关阐述都显露出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认同。

三、“自干五”价值观念与主流核心价值观的一致性

从根本上来看,“自干五”这一社会现象产生的真正原因在于现代中国的社会现实。除了互联网为其提供了表达空间外,其内容特质的基础还是应当从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变与治理转型的过程中去寻求。尽管离形成系统成熟的价值观体系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但“自干五”意见显然也形成了比较明确的多方面的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一方面体现出对个体的理性与自由的重视,另一方面则具备对集体或者个体社会交往中的共同体归属的关注。

“自干五”价值观念的第一个层面是关于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密切共享关系,表现为对于更为现代化的国家的认可。中国社会的历史与现实已经深刻表明,国家的独立与富强是个人追求能够得到普遍实现的基本前提条件,中国现代化进程开启以来的发展,深刻地表明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之间的密切联系。国家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民族政治经济利益的维护者和民族文化传统的承载者。一方面,国家对内应当建立起更为有效的政治、经济、社会秩序,满足组成国家的每个公民各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国家对外应当增强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实力,因为在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的当代世界,越发地凸显出民族国家作为世界政治经济的利益主体的角色,[4](p.36)需要在更有效的认同中对国际事务实现有效参与。

“自干五”价值观念的第二个层面是关于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关系,表现为对一种包容多元又有规范秩序的社会空间的认同。除了国家民族层面外,个体必然生活在一定的相互交往的公共空间中,而要在这个公共空间中享有最大程度的自由、最大程度地满足个人的价值追求,就要求这个空间对于多样的价值观念的包容。但这种自由由于是公共空间所赋予的,所以又必须受到公共空间基本规则的约束。维持一个稳定的公共交往空间的基本规则自然就是对基本的平等与公正的维持,尽管对于公平正义存在着种种不同的理解,但是对于公正本身的追求则应当是一种关于公共空间的基本观念。另外,在当前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法治则是受到普遍认可的公共空间的治理方式。

“自干五”价值观念的第三个层面则是关于个人行为的价值准则,表现出较为保守的道德价值倾向,即重视行为交往对良好行为关系的维持。倾向以包容理解为基本态度与他人交往,对于具有归属感的个体或群体,则倾向于表现出友善与责任的态度。不过,这一层面的价值观来源并非是对于社会传统规训的直接遵循,而是建立在个体意志自由的前提上对人与人之间交往关系的重视。

“自干五”的这些价值观念展现可以说是对单纯的个人主义的超越。对于传统的个人主义理念,个体本身就是个人本质的来源,其他一切则是以个人为主体的外在客观世界,包括实际上同样具有主体性的他人,这种主客体对立的认知方式所最终形成的价值观念体系自然也是个体与其他对应物的对立。“自干五”对公共秩序认同的强调,表现出将这种对立统一起来的倾向,其价值观体系的基础(尽管在这个层面上是非自觉的)实际上是对个体之间的交往即个人社会关系的重视,人的价值追求只有在与人交往的社会现实中才能实现。马克思曾经对人的本质作出过明确的说明:“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5](p.501)在这个意义上,“自干五”在寻求对公共秩序的认同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具备的层次一样,在寻求着从个体到社会再到国家三者之间的合理秩序关系。

“自干五”意图在尊重各种思潮、观点与意见的基础上寻求关于中国发展的历史与未来的共识,在理性共识的基础上构建自身的意见表达。这一点也正是一个社会构建核心价值观所希望能够达成的诉求。如果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对于中国社会发展共识的主动寻求的话,“自干五”意见则显然是关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共识在民间领域的自我体现。作为同一共识在不同语言体系中的表述,“自干五”的价值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有着明显的一致性。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自干五”对现代化国家的价值追求相一致,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与“自干五”对多样而有秩序的公共空间的价值追求相一致,核心价值观在公民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与“自干五”意见在个体伦理道德追求的价值倾向上也是一致的。其实,两者最关键的一致还是理念逻辑上的一致,它们从最基本的事实与理念出发,对现代中国进行全面、客观、理性的思考,论述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的一致,寻求一种能够被广泛接受的共识。

2014年11月,《光明日报》刊发了题为《“自干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践行者》的文章,[6]“自干五”受到不同群体的关注,而“自干五”意见与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一致性,不是简单地来自“自干五”言论对于当前社会政治基本秩序的认可,而是如文章中所提到的,“自干五”言论所表现的是一种尊重历史与现实的理性的价值观念,是一种以更为友善和谐的姿态,期望促成国家和社会更加美好的积极的价值观念,这样的价值观念也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所意图树立的。

四、“自干五”现象对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启示

意识形态是国家发展之“魂”,对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些年来,我国互联网政治生态和意识形态领域总体形势向好,但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和舆情态势,值得认真研究和反思:一是“革命与改良”、“人民民主专政”、“共产主义信仰”等传统政治议题借助网络传播和名人效应,从学术争论扩散到社会舆论,舆情治理成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二是意识形态领域交锋激烈,各种思潮相互对立已成常态,“左”右对峙屡见不鲜,在观点极端化、对立化的同时还掺杂了情绪化、虚无化倾向,意识形态引领难度空前;三是“新意见群体”如“自干五”在网上形成的虚拟身份认同和政治动员显示,除了对体制的批评和挑战,网络话语同样有可能通过对对方言论和观点进行逻辑和价值层面的反驳,实现另一种意义上的政权“维稳”。而这种自发的“维稳效果”,无疑表明网络群体对于政权和体制存续的影响是复杂和多样的。

在越来越显示出明显的意识形态取向的“新意见群体”中,“自干五”现象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他们持一种认同当前社会政治秩序的立场,有助于营造良好积极的网上舆论环境,更在于“自干五”作为一种很大程度上自由表达的认同性意见,为构建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秩序认同,从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更有效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多方面的重要启示。

第一,加强和改进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更有效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在核心价值观理论阐释上有新的突破。当前围绕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局限性:一是所属研究仍然是从传统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出发对核心价值观进行阐述,在论述来源上较为单一;二是当前的研究叙述太过生硬地体现了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立场,这种不容置疑的叙述方式,反而使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及核心价值观的合理性不够充分与合理;三是多数研究对于其他价值观系统的阐释只是描述性的,没有从深层次上对当前社会价值观多样状况的历史与现实基础进行有效的解读。“自干五”意见采用与传统阐释完全不同的话语体系,从中国的历史发展与社会现实出发,以客观理性的态度构建公民对社会与国家的认可,体现了对公民—社会—国家之良性互动关系的追求,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研究以及宣传阐释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第二,加强和改进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更有效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对公众的意见采取更加多元包容的态度。从“自干五”群体本身的构成来看,他们当中有年轻的学生,也有年老的退休教师,职业身份各不相同,各自原本的观念立场背景也千差万别,但是他们有共同的理性与追求认同的态度,又有共有的中国社会的现实基础,他们能够得出关于中国社会、国家的共同结论。这实际上也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具备的特色,作为寻求认同公约数的核心价值观,应当是被不同立场的人们所共同认同的,也应当是从不同观念出发可以一致得出的结论。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中,不应当总是循着单一的传统思路,而应当注重从不同的理论路径、不同的观念目的来寻求共同的核心价值观。

第三,加强和改进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更有效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对社会中新的群体、新的文化现象予以足够的关注,尤其是青少年以及新兴媒体等方面。在“自干五”的意见表达中,常常可以见到新颖的表达方式,除了使用网络语言外,还存在着“二次元化”的动漫等形式,这些方式有效地传播了“自干五”的观念,真正做到了使青少年喜闻乐见,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起一定的价值观念。“自干五”的这些元素表明,新媒体、新文化传播形式能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正能量的有效传播载体。而且,作为思维活跃、思路发散的青少年群体,如能发挥其主动性,他们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践行者,而且能够成为社会正能量的重要传播者。

(来源:《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6年第2期)

①汝信、陆学艺、李培林:《2009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②引自《美媒盘点2014年中国网络热词:“自干五”等入选》,http://china.cankaoxiaoxi.com/2014/1219/603256.shtml。

③参见百度百科《自带干粮的五毛》,http://baike.baidu.com/link?url=2WmzuRaHUUB6idrR2etVo_Z0FjYNOfqtlk-ezHhFD-pb92Y5CVHZrkLI74HTAgfiq01tLpEMSk83cWA33k4lYa。

参考文献:

[1]笑蜀.开始介入现实的“新意见群体”[J].南风窗,2009,(22).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展江.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与传媒[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2).

[4][美]罗伯特·吉尔平.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M].杨宇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原标题:互联网时代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llyd/zz/2016-08-16/39509.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6-08-17 关键字:政治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