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政治

打印

茅于轼们的思维层次很低——驳茅于轼的《重温洛克名言“财产不可公有”》

对于活到七老八十还执迷不悟的茅于轼们,我曾写了几篇文章来试图挽救。可是至今也没见他们开悟。如最近茅于轼依旧为FT中文网撰文《重温洛克名言“财产不可公有”》。其实茅于轼们的思维层次很低,他们的思想还是处在蒙昧开化之初。刚知道有己还不知道有仁。如今有些人言必称西方,所以今天我也学着不从中国说起。来点化一下茅于轼们。

活到七老八十未必不是小人的茅老先生文章开篇就引用洛克的说法。而洛克的思想要是与我说的这个人的思想比起来 就是一个脚指头都不如。——这就是我要提的耶稣。耶稣思想讲什么?讲人要博爱,不是自私。所以很显然的就能看出茅于轼们现在虽然西方崇拜,但至今没着道。还在邪路上。

什么叫财产公有呢?我们说公有如道。如茅于轼的同门谢诗作就写文章《炮打公有制》。比茅于轼高明,谢诗作开篇搬出了六祖慧能的谒语——“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可这一显摆,倒叫我认为他们的思想水平不过就是个和尚,没有成佛。而且是个花和尚。因为有人还挂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名号。大凡此类人都是一根筋思维,不懂辨证法。所以在此我给你讲讲——公有如道,给茅于轼谢诗作们开开窍。

如谢诗作文中说:“没有私有制,就没有法治、自由与民主。”但你谢诗作根本不懂中国人的思想——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中华民族的初期大小的部落各自为政。“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天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尧舜就是那个时代的圣人。品德的高尚,为民兴利除害。而这些人的生活就得靠大家帮助,形成最原始的赋税。尧舜的禅让制显然没有把天下管理的这个公权力作为谋私的手段。但是到了夏禹把王位儿子启,中国就开始了家天下。公共的管理权成了历代帝王谋私的工具。赋税也不再是用来保证公权力者的生活所需,而成了一种权力利润。供管理者享受。而真正的王者,是有王者风范的,即王天下而不私天下。不把天下公权看为私有和私有继承的。所以说,中国的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社会以及西方的精英法治社会都是私道治人的社会,而非公道治人的社会。

而有人要据为私有利己就成了——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以为礼.域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然而是事实——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义。失义而後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而法治是个什么东西呢?就是连礼也讲不了的时候的一种强制约束。所以在老子的话后面还要加上一句——失礼而后法。正如有句古语说的道行逆施。公天下的大道不存,而要行私天下的小道。想依靠法制.礼制的约束实现人类社会的秩序是不可能的。人类社会应该实现的是——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社会管理权的相对公有制。才是符合自然之道的。而以维护私有占有和私有继承的法制.礼制来维护利私社会秩序是不可能的。所以我说——少了公天下,哪有真仁义?少了公天下,哪有真民主?

中国人的概念里信奉道,而道即公道。因为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人的行为要符合道,而不能横行霸道去自由。西方自由的思想传入中国,自由的理想和追求成了人们的向往。绝对的自由主义者就像讲童话一样,勾画人们梦想的自由。世间的自由理想莫过于“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境界了。而这个境界人们达不到。也就没有那样的自由。因为人的自由占有的私欲,占有的领地太多了。自由的圈子反而越来越小了。

鱼仅以自己的身体占有的空间为私有。所以鱼是自由的.可以在水中游来游去。只要在水中,他就可以随意到他想去的地方。而人不同。人生必架于物,简单的没有吃喝就活不了。人们发现了自然生殖的规律,种庄稼,养牛羊。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种下的是本,收获的比本多出的东西就是利。利者,物之可济人也。

在自然经济时代首先私有的是耕地.牛羊。人是聪敏的在利用自然增殖的时候,就发现占为私有的土地出租的增利方式。在一个耕地有限的范围内,自由私有占有耕地的自由就必然出现了无地可耕者。这些人就成了地主的长工。在最悲惨的年代,这些人就是仅比牛羊幸运点的奴隶。区别就是不被主人吃肉而矣。这个自由私有占有土地的寻租制度一传就是几千年。养活少数不劳而获的食利者。在人们刚发明了占有土地寻利时,青山是不被私有的。人人都可以去打柴。俗话叫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当人们对青山的用途不仅是留的烧火的柴,而是工业化的造纸术,青山也别私有瓜分了。当人们发现占有绿水圈个圈子搞旅游挣钱,绿水也被私有了。当人们发现修个收费站收钱,道路也被私有了。总之人们觉得自由是越来越小了,想上哪里去得花钱买通行的自由。人们成了他们发明的货币流通信息——金钱的奴隶。  所以说:自由的悖论——占为私有的自由正使得人不自由。

再有如茅于轼谢诗作等在西方鹦鹉学舌来了一个私有产权理论。在此我要教给你一个共有产权理论。如以私有产权理论现在我们的住房是私有的。而现在我们住的楼房是不是共有土地呢?能说一栋楼房的土地使用权仅规一楼所有吗?谢诗作说:“任何有价值的资源都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公有。不要相信公有制的寓言。”那么我问你:“你天天上楼做的电梯是归你个人私有呢?还是你住的这个单元楼住户共有呢?再如一个生活小区的道路.绿地.花草等等公共设施,是归这个小区的业主共有.公有呢?还是归你个人私有呢?说来说去你根本就不懂公和私的辨证关系。公有.共有的公用.共用原则。”

还有谢诗作说:“公有制实质乃是官有制。”如此看来你也没搞懂你说的官有制也是一种私有制。一种私有制的表现形式。 因为管理权的行使必须要具体的个人来完成,由此就出现了一个公权力悖论问题——个人去行使公权力。如中国人的理想是圣人治世,但相对私有的公权力总被无道的小人窃取。圣人治世的社会不常出现。在一个没有圣人的时代君子之道亡,小人之道昌。所以就需要实现社会管理权的相对公有,而不再把希望寄托在出现一个圣人身上。社会管理权的相对公有要管理者的相对职业化来实现。实现干部(管理者)的能上能下,能出能进,需要一套制度。人生必架于物,不再是旧的食禄者职业化的管理社会的制度。现今就是公务员的相对职业化.非终身制,公务员的轮换制.任期制,不多次连任制。既然公务员是为人民服务的,就要消除职业化的食禄管理者。让人民有机会轮流为自己服务。当官不再是职业化的管理者,管理者如同兵役制那样,没有了以当官来作为谋生手段,个人以此工具谋私利的话,又怎么会有公有制实质乃是官有制呢?看来公有制变成官有制的根本原因还是职业化的官僚制度,当了干部(官)就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由此形成了权力垄断。问题出在干部人事制度上。

所以说公有如道,能上也能下,能来也能去,循环往复。 西方人习惯讲权,而中国人习惯讲道。中国的“道”思想许多年来被神秘化。其实理解“道”思想如同理解矛盾学说。都是借物而喻理。道原本就是路。所以道即公道。讲道要怀公心才能讲公道。而西方人讲权,往往从个人利益出发。中国人的德思想最早出自周古公亶父,德即不得。不得才是德。什么是老子的无为?应该从老子的道德经全篇思想去理解,而不是断章取义。无为不是“自由放任”,也不是无所作为。老子讲道,认为人们的活动要实现的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无为是讲人不能违反自然规律,主观的一相情愿行动,遵从自然规律才叫无为。老子交给人们认识世界的方法叫以身观身,以国观国,以天下之心观天下。而不是张维迎主张的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

老子认为——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持之不得名曰微。什么是老子说的道?现在的人们不好理解,有些人把道神秘化,虚无化。其实理解道思想可以参照理解矛盾思想,道和矛盾都是借物而喻理。矛盾论思想是借用矛与盾的说法来讲事物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叫矛盾。而不是说事物内部都存在矛与盾这两种东西。道思想也是如此。

道本指路,路是什么?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路径。视之不见名曰夷,老子说的天道也就是指宇宙的运动规律,如太阳的运动之路径,人类生活的地球上的地道也就是自然界的运动规律,事物状态的变化之道。老子说的人道在儒家那里就是立人之道曰仁义。在这里多说几句。旧儒家没搞明白什么叫仁和义。孔子讲了一辈子的仁义。仁和义是什么意思孔子没有讲清楚。

中国人的思想认为天人合一,既是人与自然关系的辨证认识论。自然界没有私念,天地没有意识。所以人之天性既不是无私,也不是自私,人之天性叫自我。自我意识,自我的感知。可以把人的自我感知叫私,而人要自私就错了。很显然一个人成不了世界,人生活就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如果讲无私的话就是忘我了,但人不容易达到无私而亡我的境界。所以中国古代先贤提出仁与义的思想。也就是立人之道。

中国人讲仁义,仁即二人.是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的一种态度,不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是个人利益的合理部分.与人相处抱有"仁"的态度.

仁是什么?打个比喻,如果把人们生存的世界比做一个大屋子,仁的前提是个人不能私自占有这间大屋子。即公天下。而后才是仁,给别人留出屋子的一部分空间,不能独占,就叫仁。即怀“仁”的态度处世。

从字面上看仁即二人,指与他人相处的时候的态度即“仁”。仁不是自私,也不是无私。“仁”是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的一种态度,不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是个人利益的合理部分.与人相处抱有"仁"的态度.不能自私自利。

义是什么?人生必架于物,而人在寻物之利时要利取中道是为义。不仁不义就是自私自利了。义是什么?义是利取中道。在这间大屋子中合理的分配每个人使用的空间。原始人类共同围猎,共同享用围猎成果,自然资源在一个部族中是公有的。人类的社会化生产也要求社会化生产的财富公有,合理的分配社会化生产的财富用于每个人的生活。

什么叫公道正义?公道正义就如同两人共用一个课桌的小学生。小学生习惯在课桌上画一条线,这条线划在中间,就是公道正义。反之就是不义.如果上面的比喻不能让你理解“义”的含义,不妨再说两句。人生在世面临各种利益的取舍与分配。而这些我们都可抽象的说它是一个“蛋糕”。义就是取利之道。怎样分利益这个蛋糕呢?如果让你分的话,在中间划开就是利益平分,就是义。反之如果你给自己一大块,而给他人一小块,是不是对不起别人呢?就是不义。如果私吞了蛋糕就是不仁。而如果给自己一小块,而给别人留一大块,就是克己奉献。

中华文化由易而成诸子百家。读古代的书最先要破除的就是天子为君的观念。人人都是天之子,真命的天之子就是为民无私奉献,因为天地本无私。读书的人要破除的一个观念就是学为食禄。为官就要破除发财观,不能把食官禄当成谋生的手段。即社会主义公务员的非职业化,非终身制。反之则邪念必生。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llyd/zz/2016-09-29/40266.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6-09-30 关键字:政治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