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是怎样变成“砖家”的?
“专家”是怎样变成“砖家”的?
杨承军
专家介绍
量子防务首席科学家,核战略专家,导弹技术专家,军事运筹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多年来,领域专家们通过各种媒体为广大受众解惑释疑,让大家更加深刻理解了国家大政方针、外交路线和军事战略,也使大家学到了很多知识。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少不容忽视的“专家”错误和误导,有些造成了恶劣的国际和社会影响。前几天,我的邻居、一位83岁高龄并有近50年军龄的退休导弹专家写了一篇文章送给我看,是批评某位经常出镜的“专家”多次发表的错误言论,有具体时间、节目名称、言论举例、错误及危害分析等。我在为这位德高望重老专家严谨治学精神而深深感动的同时,也激发了我撰写该文的动机。
《辞海》对“专家”一词的定义是:对某种学术、技能有特长。《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对某一门学问有专门研究的人。可见,“专家”只是对一个学科门类或相邻学术领域有研究、有专长并得到权威认可的人。教育部2011年3月颁布了十二个学科门类,但在近年中多次发生过这样的情况,一些“专家”经常出现在并不属于自己的学科门类中,不时在多种媒体上以“权威”身份发文或发声,对受众产生了很大误导,有的甚至造成重大负面影响。
1
“专家”在媒体发生的错误和误导不容忽视
近年来,出现在多种媒体的所谓专家和一些退休领导不断发表错误言论和分析,引起了许多专家、民众和军队官兵的愤慨和嘲弄,有些已经成为大家聚会议论的重点和焦点。主要有七种表现:
一、越权表态
有的专家和曾经担任过领导职务人,时常以国家、政府和军队领导人的口气发言或表态,但有的内容又很荒唐,如公然提出我国应支持西方以武力手段解除朝鲜核武装、核设施,无中生有地宣称我国已公布“使用核武器三原则”,公然宣称中国不会在南海打仗,有的称正在准备马上使用武力解放台湾,有的还做出承诺不会对台动武,有的在参加的二轨会谈中谈到“中国不会对X国使用核武器”等。口气之大,令人震感。
二、胆大妄谈
有些“专家”明明是从事某领域研究和教学工作的,但对不了解、不熟悉的学科及学术领域,并没有敬畏之心和虚心学习的态度,而是毫无顾忌的妄自谈论,而是有问必答。他们不懂国际法中对于各种战略武器的使用限制,不懂哪些武器的研发、使用和输出会受到国际法的制止,分不清战略武器与战术武器的区别、火箭与导弹的关系、导弹与战斗部是怎么回事、不同发射平台的含义等,甚至称“弹道式导弹”都是战略导弹等,充分体现了这些专家的心浮气躁和知识浅薄。针对“萨德”部署,有的专家提出要“把我们的导弹部署到朝鲜”去等,完全不考虑是否有操作性。
三、帮敌击我
肆意夸张谈论我国国力、军力,妄称我国是世界第二军事大国,甚至多次谈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五个核大国”,把我国与美俄核大国相提并论,还振振有词的谈到我国拥有数千个核弹头,谈到我国核武器可以把XX国家彻底摧毁,谈到我们将在南海、东海和台海怎么“打仗”,这些极为不实的所谓“专家”言论,为西方制造的“中国威胁论”提供了话柄,影响了我国在发展中国家中的形象,也对我国参与国际核裁军、核军控活动带来极大被动。
四、肆意捏造
有的专家本来只是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却偏偏显得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懂,在媒体上大谈属于国家、军队决策者和领率机关的事务,大谈涉及我国军力建设发展规划,大谈所谓的各种方案,大谈国家和军队对某些国家及重大国际事件的所谓立场等。其中很多都是无中生有,有的属于捕风捉影,差之千里,甚至于国家立场背道而驰,从而对广大受众带来极大误导。
五、随意预测
对于国家尚未明确的国际重大事件立场,对于刚刚爆发或即将发生的局部战争,对于周边国家的军事动向,如韩国即将部署的“萨德”陆基反导系统、美日联合研制的“标准3”型海基反导系统、朝鲜进行导弹发射等,对于别的国家之间的斗争形势和发展趋势等,一些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时常说话不留余地,而是做出斩钉截铁的预测和断言,结果常常是事与预违,差之千里,成为受众的笑料,也损害了媒体的口碑和这些“专家”个人形象。
六、跨界妄谈
有人也许是他所在领域的专家,但他并不知“隔行如隔山”和“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对于任何问题都敢大言不惭的发声。讲的多了,没有听到质疑、反对或问责,久而久之就认为自己讲的都对,也把自己当成了所有领域的专家。我曾问过一个本科教过的学生:你是学XX专业的,怎么敢在电视上讲航母啊?他的回答是“背呗”。这位同学真是“胆量过人”,也同时说明了我们的媒体邀请专家是多么不靠谱。
七、哗众取宠
有人故意散布与国家、政府和军队官方不一致的言论,竭力打造自身的所谓“鹰派”形象,还欣然接受舆论对其的所谓“X号鹰派”的称谓。有媒体记者曾问我,你认为军队专家里谁是“鹰派”?我回答,军队官兵都是鹰派,只是他们没有发声和出镜的机会,我坚信只要为了国家利益需要,只要军委一声令下,我们的官兵都可以不惜牺牲一切的去为祖国和人民冲锋陷阵。
2
“专家”发生错误的原因分析
出现“专家”错误的原因有多种因素,我认为主要是由于以下六个原因:
一、来自机制的原因
按照规定,成为媒体的发言人都要有某一级党委的推荐和批准,一旦成了“合法”发言人, 也就致使该专家就没有了顾忌,所涉及的话题就可以包罗万象。至于每次出镜的效果、社会反应及议论,完全可以不介意,因为这对他本人不会带来什么影响。另外,媒体也可以随意给被采访人加封“中国军事专家”、“军事战略专家”等,根本不去核实国家是否设立了这样的专家称谓?该人是否拥有这样的资质、履历和荣誉?这些专家的名号是否得到过权威评审、认证、批准?他们是否有相应的证书和津贴?
二、治学态度的随意
专家的知识来源于长期的学习、实践和积累,通常具有雄厚的学术积淀。但是对于跨领域的知识,通常是通过查找资料或网上查询而进行的“临阵磨枪”,并没有“屈尊”向业内专家请教过,应对媒体一般都是预有准备的问题,看似不会出现大的差错,但是素不知网上的信息和数据有时并不可靠,特别是一些新的、动态的信息特别是大国军情,多有着极大出入,这样就大幅增加了“专家”出错的风险和概率。
三、知识范畴的局限
任何专家所涉猎的学术领域都是有限的,所接受学历教育的门类基本决定了他的知识领域。军队很多专家都是从学习本军种的技术起步的,在这个基础上从纵向逐步向战术、战略层次提升,但在横向上仍然有着许多跨行陌生的知识和学术问题,仅靠临时突击查阅一些资料就发文或发声,就难免出现自己意识不到的差错。
四、自身经历的制约
有的“专家”多年都在基层从事技术工作,有的多年在教学、科研机构工作,还有一些所谓“军事”专家本身并不是搞军事的,因为有关系或者口才好,随着单位的调动和职务的晋升,或者写了书、露了面,参加过几次学术会议或涉外活动,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著名军事专家”。
五、人际关系的利用
利用各种关系或者包装,一些人就逐步成了“专家”;有的媒体为了提高收视率,不惜所聘请的专家错误百出;个别“专家”一旦负责主持了某个栏目,就会对比自己水平高的、影响大的或者与自己学术观点不同进行一概排斥,逐步形成了所谓的“专家”怪圈。
六、急功近利的贪欲
不同级别的专家有不同的“出场费”或酬资,有些专家为了获得这些利益,不管对于所要发文、发声的内容是否熟悉,都一概接受甚至主动请缨,全然不顾将会引发什么社会效果和负面影响。
3
坚决杜绝屡禁不止的“专家”错误
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为了使我们的媒体真正能够为党、为国和为民发声,使我们的媒体得到学术净化,我们必须重视解决“专家“误导问题。
一、确认自己是否真的是专家
每个被作为专家将要发文或发言的人,都要扪心自问,自己是否是专家?专家不是自封的,要有一定的经历和资历,要经过相关机构的评选和批准,要有相应的证书、证章或津贴。而不能认为自己从事该项工作时间长了就自然是专家了,对媒体的称谓也就欣然“笑纳”。
二、确认自己是否是该领域专家
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和接受约稿时,首先要问问自己,自己是否是该领域的专家?对这个领域和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否真的熟悉?在该领域是否还有更加权威和影响力的专家?即使自己对此有一知半解,也不应贸然以“专家”自居。
三、媒体要认真聘请真正的专家
媒体在进行专访、约稿或请其出镜前,应寻找真正懂得该领域技术或学术前沿情况的专家,应认真核实被采访人的身份是否具有法定真实性。切不可为了省事、为了缩短时间而盲目寻找那些名不符实的所谓“专家”,这样做也会给媒体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四、完善舆论导向的问责机制
对于重要的专家访谈节目和重要学术文章,媒体应具有了解社会反应的机制和畅通的反馈渠道。对于造成严重负面社会影响的言论、稿件的所谓“专家”,应根据所产生的危害程度,彻查并追究涉及媒体相关机构、人员的工作责任和所谓“专家”的学术责任甚至法律责任,只有这样才能根本杜绝假“专家”问题。
毛泽东同志讲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我们只有以认真的态度做好媒体工作,学术界的风气才能不断得到净化,对受众误导的几率才能从根本上得到遏制。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llyd/zz/2017-04-26/43822.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