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曲线“拜鬼”遭各方强烈谴责
安倍曲线“拜鬼”遭各方强烈谴责中方敦促日方在历史问题上采取正确态度,停止挑衅行为
4月21日,“安倍靖国参拜违宪诉讼”案原告与律师代表向东京地方法院提起诉讼。记者 刘军国摄
人民日报北京4月21日电 综合本报驻外记者报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1日又以“内阁总理大臣”名义向靖国神社供奉了称为“真榊”的祭品,日本厚生劳动大臣田村宪久、众议院议长伊吹文明、参议院议长山崎正昭当天也供奉了祭品。安倍曲线“拜鬼”引发各方强烈谴责,一些国家的官员和专家学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日本领导人如果再不反省历史,日本将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奉劝日本政治家要悬崖勒马,不要再挑衅周边邻国。
日本民众起诉安倍“拜鬼”
21日,日本二战遗属及市民等273人,以安倍参拜靖国神社违反日本宪法的政教分离原则为由,将安倍晋三、靖国神社、日本政府三者并列为被告向东京地方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认定安倍参拜靖国神社违反日本宪法,勒令安倍停止参拜,并向每名原告支付1万日元(1元人民币约合16.5日元)的赔偿金。
“安倍靖国参拜违宪诉讼”案原告律师团团长木村庸五代表律师团发表声明称,安倍去年12月正式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违反了日本宪法规定的政教分离原则,同时还侵犯了包括和平生存权在内的诸多宪法保障的权利。
“安倍靖国参拜违宪诉讼”案律师团事务局长井堀哲在记者会上表示,此次选择在21日靖国神社春季大祭首日提起诉讼,就是希望有更多人出来阻止安倍内阁的疯狂行径。
“关西安倍靖国参拜违宪诉讼会”事务局长菱木政晴也特意从大阪来到东京表示支持。菱木对本报记者说,供奉“真榊”是非常明显的违宪行为。安倍试图修改宪法,不仅直接侵犯了日本民众的和平生存权,也对亚洲各国人民的和平生存权构成威胁。
72岁的原告吉田哲四郎对本报记者说,安倍明知供奉“真榊”是非常明显的违宪行为,却满不在乎地继续这样的错误行径,犯了重罪,应该有更多的人出来反对安倍的错误行径,期待通过此次诉讼能够唤起更多日本人加入其中。
特意从大阪来到东京参加起诉相关活动的吉田女士对本报记者说,安倍不仅参拜靖国神社,美化侵略战争,而且还修改了教科书中有关近现代史审定标准,在教育上为战争做准备,这是非常危险的动向。
日本庆应大学教授大西广表示,不管安倍直接参拜,还是献上祭品,都只能理解是对侵略战争进行正当化的政治意图的具体表现。这毫无疑问违反了倡导永久和平的日本国宪法的精神。当前日本国内民族主义倾向日益加剧无形之中助长了安倍的错误行径,另一方面也遭到了以改善日中关系为利益的日本民众与经济界的强烈反对。
国际社会敦促日本反省历史
韩国政府21日称,安倍不顾邻国和国际社会的担忧,向靖国神社再度献上祭品,同时部分日本官员还不断进行参拜,韩国政府对此感到十分愤慨。“拜鬼”阻碍了区域内国家之间的善邻友好关系发展和地区稳定,有悖于历史潮流,表明日本所主张的所谓“积极和平主义”完全只是一句空话。
欧洲议会议员、原罗马尼亚副总理兼外长阿德里安·森韦林称,研究世界历史的学者都了解,20世纪初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兴起同美国有很大关系,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自食其果”,希望美国政府一直牢记这段历史,不使这段历史重演。日本当前军国主义思潮的蔓延非常不可取。美国切不可因其亚太战略而推动该地区民粹主义思潮抬头。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日本研究中心高级研究人员奥列格·卡扎科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日本一些高官近日来参拜靖国神社,安倍21日虽然没有亲自去,但供奉祭品的形式是换汤不换药。
卡扎科夫认为,要使中日、韩日之间的关系向好的方向发展,要么安倍下台,要么他对二战历史与靖国神社问题上持有一个正确观点。他表示,目前日本政客的行为甚至连美国都不满意。卡扎科夫表示,日本政治家要悬崖勒马,表现得要专业些,不要再挑衅周边邻国。
泰国《亚洲日报》副社长钱丰表示,安倍的行为伤害了亚洲人民的感情。安倍内阁否认侵略历史的行为引起了东南亚人民的警觉,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最近举办了纪念二战中死难人民的活动。历史不容颠覆,如果日本领导人在历史问题上执迷不悟,日本和亚洲国家的关系将进一步恶化。
钱丰说,日本领导人的行为已经严重损害了日本和中韩两国的关系,现在,东南亚国家对日本领导人的行为也越发不满,美国明确表示过担忧。日本领导人如果再不反省历史,日本将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政治学系教授泰瑞·凯尔尼对本报记者说,安倍虽然没有前往参拜,但供奉祭品仍然让人感到遗憾。现在是日本必须重新考虑其与中国及邻国关系的时候,日本必须把与邻国的诸多共同利益、双边关系放在首位,而不是较劲。
(记者刘军国、万宇、张杰、张晓东、李宁、刘歌)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zyxw/gj/2014-04-22/25748.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