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的中国永远在这儿
“经历了5000多年的艰难困苦,中国依旧在这儿!面向未来,中国将永远在这儿!”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传递出一个清晰的态度:从容淡定的中国自信。
从容淡定来自对经济全球化大势的判断,自信源于中国自身发展的力量。君不见,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是国际贸易发展史上一大创举。一言以蔽之,敢为天下先。
一、对我国经济发展前景完全可以抱着乐观态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速长期保持在两位数以上。近年来经济增速有所放缓,特别是今年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经济发展遇到了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一些企业经营困难增多,一些领域风险挑战增大。有人对经济发展前景担心疑虑,甚至出现了所谓的中国经济“硬着陆”“失速论”“衰退论”等奇谈怪论。应该承认,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是现实的,问题是复杂的。但这些都是发展中的困难、前进中的问题。对此,我们要看到有利条件,增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必胜信心。
这种信心,源自对我国经济发展大势的基本判断。我国经济继续保持稳中有进发展态势,发展新动能在持续成长,基本面是健康的。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7%,其中第三季度增长6.5%,符合预期目标。全年粮食产量可望保持在1.2万亿斤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107万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从就业、物价、国际收支、企业利润、财政收入、劳动生产率等主要指标看,中国经济运行都处于合理区间。同其他主要经济体相比,我国经济增长仍居世界前列。从总体看,我国经济发展健康稳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长期稳中向好的总体势头没有改变。
这种信心,源自我国发展的独特优势。《红楼梦》里王熙凤感叹,“大有大的难处”。对中国经济发展来讲,却是大有大的优势。比如人力资源优势。我们有9亿多劳动力资源,7亿多劳动就业者,其中超过1.7亿是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比如产业优势。我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上至航母、高铁等大国重器,下至针头线脑等生活日用品都能生产,在应对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时往往能够表现出很强的弹性和韧性。比如市场优势。我国有世界最大的消费群体,有全球最大的国内消费市场,消费升级需求旺盛,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蕴藏着广阔发展空间。今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8%,充分证明了我国内需市场的巨大潜力。还要看到,随着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加速壮大,正迅速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最重要的是,有独特的制度优势。我们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能够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这种信心,源自我们顺应了时代潮流。开放合作是人类向前发展的至简大道,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推动了中国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深度向前发展。同时,也为世界各国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国高举经济全球化的旗帜,牢牢占据道义制高点,“朋友圈”越来越大。比如,“一带一路”建设成为我国外部经济环境的新亮点,这一倡议不针对谁也不排除谁,不会关起门来搞小圈子。5年来,“一带一路”已经吸引了1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其中,中国同相关国家货物贸易额累计超过5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超过700亿美元,为当地创造20多万个就业岗位,成为互利共赢、利惠全球的开放合作平台。
我们这么一个大国、这么一个大党,期望没有困难和问题那是天真,关键是怎么看、怎么办。办法总比困难多。发展中的困难要靠发展来克服,前进中的问题要在前进中解决。东风浩荡,前景可期。我们没有理由不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广阔前景充满信心,没有理由不坚定战胜困难、应对挑战的信心。
二、经历了5000多年的艰难困苦,中国依旧在这儿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我们的自信不仅来自于当下,也来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深厚历史底蕴。中华民族奋力前行,一路走来,既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也遭受了世所罕见的深重苦难。面对艰难困苦,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屈服,而是挺起脊梁、奋起抗争,中国始终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中华民族是从漫长的艰难困苦中不断奋起的伟大民族。中华民族发展中经受的灾难,既包括自然的,也包括社会的。就自然而言,中国人民曾饱受自然灾害的严重侵扰。有学者统计,自公元前1766年至公元1937年,计3703年间,各类自然灾害共达5285次,平均约每6个月便有1次灾荒。就社会而言,中国历史上战争连绵不休。据《中国军事史》所集《历代战争年表》,从公元前26世纪传说中的神农时代,到1911年清王朝的灭亡,在大约4500年的漫长岁月中,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战争共3791次,兵连祸结,百姓水深火热。在极其严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下,中华民族成长为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中国人民成长为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人民,中华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价值观念和文明体系,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和特有概念体系、表达方式,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成为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正是有这样伟大的人民,有这样伟大的民族,有这样伟大的民族精神,才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历经浩劫而唯一没有中断过的中华文明,使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在很长一段时期走在世界前列。
中国人民是在民族危难之际奋勇抵御外侮的英雄人民。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由于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从1840年到1905年的66年间,西方列强逼迫中国签订数百个不平等条约,其中仅《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十个不平等条约,就从中国勒索了12.3亿两白银、2140万银元。一些国家靠着从中国劫掠的不义之财,迅速发展起本国的工业。而中国则一步步走向积贫积弱,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特别是在14年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付出巨大牺牲,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野蛮蹂躏,无数的志士仁人以百折不挠的精神,进行了一场场气壮山河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史诗,使得中华民族始终坚持顽强生存、生生不息。
中国共产党是引领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启了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斗争的崭新阶段。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境遇,不可逆转地开启了当代中国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走向现代化、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实现了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富强的伟大飞跃。
今天,站立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如同一片大海,历经无数次狂风骤雨,中国依旧在这儿!
三、面向未来,中国将永远在这儿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大潮滚滚向前,但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世界面临的不确定性上升。“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成为我们民族复兴道路上必须回答的时代之问。作为具有悠久文明的负责任大国,中国将更加专注地走自己的路,凝神聚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同时也将以真诚的态度,开放的胸怀,与世界各国共同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明天。
中国将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向未来。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道路,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最有发言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发展成就充分证明,这条路走得对、走得正,越走越好。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继续走下去呢?现在有些人,包括一些西方政客,总在撺掇鼓噪,企图使中国改弦易辙,说到底就是见不得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就是要让我们放弃这条道路,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未来的征程上,不管遇到多大的风险考验,我们都要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道路走下去。
中国将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也要清醒看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在新时代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我们会面临许多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重大风险、重大挑战、重大阻力。现在西方一些政客把我们实现民族复兴视为他们维持霸权的最大威胁,想方设法围堵中国、打压中国,企图打断我们民族复兴的进程。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以党的坚强领导和顽强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人民将与世界人民一道携手共创人类美好未来。世界上所有国家都享有平等发展的权利,任何人都无权也不可能阻挡发展中国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当今世界是一个互联互通的世界,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紧密联系,各国都是全球合作链条中的一环,日益形成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面对全球性挑战加剧、国际格局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走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的老路,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加剧世界的不确定性。中国始终认为,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面向未来,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着力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始终敞开胸怀、拥抱世界,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中国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欢迎世界各国来中国市场“淘金”,就是让世界分享中国发展成果和机遇的一项重要举措,用行动证明了支持贸易自由化、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决心。合作共赢的潮流奔腾前行,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一定会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你在,或不在,中国都将永远在这儿!不仅会坚定不移地走包容普惠、互利共赢的人间正道,而且会走得稳健、走得久远,越走越宽广。
《人民日报》(2018年11月26日02版)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zyxw/gn/2018-11-26/53723.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