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难啃的硬骨头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最近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19日一经公布,互联网上反响强烈。《意见》触动了中国当下的一个重大问题,在舆论存在严重分歧的时候,《意见》首先表达了中央的明确态度,这对中国所有高校来说恐怕都有着特殊意义。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有狭义的,也有广义的。对于高校是宣传思想工作的核心阵地之一,全社会无异议。不同的思想阵营,包括外部力量,都很重视对大学生的成长过程施加影响。
宣传思想工作既需要纲领和大的策略,也是包罗万象的实践活动。我们理解,《意见》是纲领层面的,它宣示的是立场和原则,是框架和底线,如果它得不到广大教师创造性的运用,而是被机械地、应付检查式地推广,那么到头来就是或者没什么效果,或者搞出相反的效果。
昨天一些自由派人士、包括一些大学教师在网上表达对《意见》的不满,这恰恰凸显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形势的严峻性。这项工作的难度有可能高于对互联网的管理,它的真实成绩或许是检验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潜力的试金石。
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决不仅仅是狭义上的思想工作者。中国现在强调宣传思想工作是“一把手工程”,挑破了问题的实质。但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创新工作形式,构建新的体系,恐怕还有待艰苦的摸索和努力。各地“一把手们”似乎对这个领域的问题抱怨更多一些,他们对解决问题的实际支持则有些跟不上。
我们或许可以从分析错误思想和价值观何以占领不少高校阵地中得到启发。它们的源头大多数在西方,这个来头够强大,但渗透的过程可谓阻力重重。这个过程得不到中国国家力量的支持,站在其传递网络关键节点上的主要是些“志愿者”,价值观的共鸣是这个网络内在凝聚力的轴心。
高校宣传思想领域不仅需要职业工作者,更需要有志于为社会主义中国培养积极向上人才的大量“志愿者”。他们可能是讲授与思想政治课相关的老师,也可能出自物理、计算机或者医学等不同专业。他们自己热爱国家,支持把中国引向繁荣的现实政治道路,同时他们有能力用自己的价值观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正确对待现实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
如果一个大学里学术上最受尊敬的教授都有明显的爱党爱国倾向,都愿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那么这所大学的学生就一定会受到正能量的熏陶。如果老师们的科研和对外交流都传递出清正的事业观、荣辱观,那么学生就不会小小年纪学得油头滑脑。教师们以及学校行政工作者的亲身示范和他们对学生们说什么同样重要。
中央《意见》在大学的推进不能仅仅是个行政过程,它还应当是对责任感和热情的广泛唤醒。这项工作既涉及到高校的每一个课堂,也关系每一位教职工的身体力行。在校园里传播政治负能量应受到蔑视,嘴上都是正能量、行为丑陋者则是“高级黑”。一个大学有风清气正的教职工群体,才会有思想积极向上的大批学生涌现。
值得一提的是,宣传思想工作开展越好的地方,正常学术探讨越容易得到支持和保护。两者从来就不是矛盾的。▲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llyd/jy/2015-01-21/29857.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