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 我们无权不殇思
我们无权不殇思
压在心中的石头,横在命运中的坎儿,留在记忆中的噩梦,永远滴血的伤口……这些,被世人称为晦气和厄运的事儿,谁遭遇了谁倒霉,谁摊上了谁痛苦。一个人如此,一个家族、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亦如此。
120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就是压在中国人心中的一块大石头,就是横亘在中国命运之途的一道大坎儿,就是留在中华民族记忆中的一个噩梦,就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心中永远滴血的伤口。
今年,又逢甲午。中国,又被触痛。为了痛定思痛,为了噩梦不再搅碎好梦;为了坎儿不致成为跨不过去的鸿沟;为了伤口不再被戳,为了流泪的人不再流血,为了流血的人不再流泪———
从今天起,新华社解放军分社与《参考消息》联合推出“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大型专题报道,将连续刊发金一南、丁一平、皮明勇、肖裕声、罗援、彭光谦、孟祥青等一批军事研究领域名家大腕关于甲午战争的研究成果、心血文章。同时,新华网、新华社新媒体中心、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及其手机电视台等也将同步展开集成报道。
军事名家将以中国军人的家国情怀、当代学者的文化良知,走进历史深处,回应现实关切,倾听未来呼唤。既警示国人,也告诫他人。既呵护亚洲,也关爱世界。
相信这组极有含金量的政论性文章,既能够激起我们勿忘国耻、矢志强国的奔腾热血,也能引发我们理性判断、对症下药的冷静思考;既能帮助我们梳理历史思绪,也能帮助我们增强时代担当。
“虽有其心,难有其力。”是尴尬。
“虽有其力,难有其心。”是悲哀。
走在复兴之路上的中国人民,反思反省,应有其心;抗耻拒辱,当有其力。
马年春节,在拜年的海量短信中,有这样一条特别提神提气:
甲午重触中国痛,
天马扬我汉唐风。
谁敢兴风作恶浪,
叫他赎罪到祖宗。
一位将军和诗一首表达心志:
回首甲午心惟痛,
放眼新春梦汉风。
何惧鬼魅再作孽,
策马待命箭在弓。
这样的文字让人读之热血沸腾。忘记意味着背叛,冷漠无异自弃。岁逢甲午,狼烟犹在。
我们无权不殇思!
(新华社解放军分社社长刘声东、《参考消息》报社总编辑张铁柱)
分页目录
金一南:北洋海军甲午惨败实属必然
//m.syxtk.com/wzzx/llyd/ls/2014-03-19/25344_2.html
丁一平:对甲午海战的再认识
//m.syxtk.com/wzzx/llyd/ls/2014-03-19/25344_3.html
孟祥青:中国命运的三大转折
//m.syxtk.com/wzzx/llyd/ls/2014-03-19/25344_4.html
肖裕声:甲午战争的历史告诫
//m.syxtk.com/wzzx/llyd/ls/2014-03-19/25344_5.html
罗援:甲午战争惨败十大教训
//m.syxtk.com/wzzx/llyd/ls/2014-03-19/25344_6.html
郭凤海:穿越无形历史障壁的强国梦
//m.syxtk.com/wzzx/llyd/ls/2014-03-19/25344_7.html
皮明勇:甲午战败实为“文化力”之败
//m.syxtk.com/wzzx/llyd/ls/2014-03-19/25344_8.html
张炜: 一场日本精心谋划的侵华战争
//m.syxtk.com/wzzx/llyd/ls/2014-03-19/25344_9.html
刘杰:中日海军战略差异决定甲午战局
//m.syxtk.com/wzzx/llyd/ls/2014-03-19/25344_10.html
徐焰:甲午战争使中日关系易位的启示
//m.syxtk.com/wzzx/llyd/ls/2014-03-19/25344_11.html
丁一平:还北洋海军将领公正评价
//m.syxtk.com/wzzx/llyd/ls/2014-03-19/25344_12.html
李安民:日本在甲午海战中粗暴践踏国际法
//m.syxtk.com/wzzx/llyd/ls/2014-03-19/25344_13.html
彭光谦:以坚强的国家意志应对新挑战
//m.syxtk.com/wzzx/llyd/ls/2014-03-19/25344_14.html
邢广梅:清廷同样输在国际法运用上
//m.syxtk.com/wzzx/llyd/ls/2014-03-19/25344_15.html
舒健:大时代需要清晰完整的大战略
//m.syxtk.com/wzzx/llyd/ls/2014-03-19/25344_16.html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llyd/ls/2014-03-19/25344.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