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论园地 >

历史

打印

中央苏区时期如何过春节

从1929年1月初朱毛红军主力下井冈山,到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满打满算共在中央苏区过了6个农历新年。党和红军领导人与苏区军民一起欢度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是苏区干部好作风、军民鱼水情深的生动体现。

1929年:向群众借粮过年

1929年2月9日,从井冈山下来的红四军来到大柏地宿营。此时,红四军被敌刘士毅第十五旅追得筋疲力尽。

当天,正是农历除夕。清晨,朱德下令部队继续前进,担任前卫的红三十一团第三营指战员强烈要求打一仗,三营党代表罗荣桓报告了这一情况。毛泽东、朱德立即召开前委紧急扩大会议,果断作出决定:此仗必打,以振军威。

大柏地的老百姓对红军不了解,已经逃避一空。虽然部队已经一天未吃饭,饥寒交迫,但红军有纪律,主人不在,不能随便动用群众的东西。同时,部队早已没有了经费,也拿不出钱来向老百姓购买。

毛泽东觉得这是个问题,就说:“总不能叫大家饿着肚子打刘士毅吧!军长,你说呢?”

朱德点头:“是呀,要打仗,不吃饱饭怎么行?”

前委秘书长江华建议:“能不能这样,让部队先借用村中老百姓的食物,但一定要算清价钱,留下欠条,待以后如数归还。”

毛泽东回答:“你去通知部队吧,只好如此了。”

各连队得到批准后,就借用当地群众的粮油,饱餐了一顿,养足了精神。毛泽东对吃得高兴的战士们说:“大家过了好年,吃饱了打刘士毅!”

第二天是大年初一,刘士毅部钻进了红军的伏击圈。此役一举歼敌两个团,俘敌800余人,缴枪800余支,取得了重大胜利。不仅部队得到了及时的补给,更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不敢再紧追红军了。

战斗结束后,红军离开大柏地,向宁都进发。老百姓陆续回到家中,发现准备过年的食物都给吃光了,唉声叹气。可是家家户户掀开锅盖、米缸盖一看,只见都留着一张字条,上面写明红军不得已吃了什么食物,价值多少,但因红军经费紧缺,一时付不了钱,以后一定如数归还,嘱咐房主妥善保管字条,当作日后还钱的凭据。

人们难以置信:世上哪里还有这样的军队呀?可留下的字条又说得明明白白,大家只好将信将疑。

3个月后,红四军由宁都县城向福建进军,重返大柏地。毛泽东没有忘记红军对老百姓许下的诺言。他亲自召集群众开大会,向大家说明当时红军被迫向老百姓借粮借菜的情况,表示衷心的感谢。部队当场兑现所欠的款项。有的老表把欠条撕毁或丢弃了,只要说个数目,红军照数给款。大柏地全村立刻欢腾起来,群众都说:“红军说话算数。”

1931 年:召开反“围剿”胜利暨迎新春大会

1931年1月,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取得了重大胜利,并且活捉了国民党前线总指挥张辉瓒。1月5日,毛泽东、朱德在宁都小布召开总司令部会议,会上决定为庆祝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要高高兴兴地欢度春节。

据毛泽东的警卫员吴吉清回忆,这是他第一次看见苏区人民喜迎新春的场景。小布到处生机勃勃,人人喜气洋洋。腊月二十三过后,节日的气氛更浓了。妇女们忙着打扫房子,蒸煮节前节后的吃食。孩子们换上了新衣服,拿着爆竹,满街上“咚——嘎”地响个不停。部队、机关、工厂、学校的联欢会,更是天天不断。家家户户门上都贴了大红对联,在阳光照射下闪闪放光:

翻身不忘共产党

永远跟着红军走

横批:饮水思源

2月16日是农历除夕,毛泽东和朱德参加了红一方面军总部机关举行的聚餐。会餐开始后,毛泽东带头端起了酒杯说道,一年来,红军东征西杀,扩大革命根据地;诱敌深入,粉碎蒋介石的第一次大“围剿”。大家辛苦了,我代表前委和总部,祝同志们在新的一年里,工作、学习取得更大的进步!随后又到附近各连队看望指战员,勉励大家发扬勇敢战斗精神,争取更大胜利。

2月17日,正月初一。歌声、鼓声、锣声、爆竹声,响彻全镇。街上人山人海,不论男女老少,身上都穿着干净整齐的衣服,手里拿着红绿纸旗,从四面八方拥向庆祝大会的会场。

只见会场的庆祝台两侧挂着竖联,上联“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下联“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横幅“热烈庆祝反‘围剿’胜利暨迎新春大会”。一杆杆彩旗飘扬在台前和会场周围。会场中央站满了一大片人,没有丁点空隙,周围又是里三层外三层的人墙。

毛泽东首先登台讲话,他说,我们红军四万,只用了五天时间,就打败了十万敌军的大“围剿”,这是红军史上第一次大胜利!这个胜利,是红军的胜利,是苏区人民积极支援红军、保卫苏区的胜利!但是,国民党反动派是不会甘心失败的,他们还会来“围剿”我们苏区,就像疯狗一样,它总是要咬人。因此我们当前的任务,就是要积极整训部队,扩大根据地,大搞生产运动,发展苏区经济。队伍整训得越好,生产搞得越好,我们就越能打破敌人的“围剿”,粉碎敌人的封锁……

这时,会场上爆发出一阵长时间雷鸣般的掌声,掌声还没有停,又响起了一阵山呼海啸般的口号声,一面面纸旗在欢呼声中向庆祝台挥舞着。

毛泽东讲完话后,接着朱德、红军代表、工人代表、农民代表、学生代表都讲了话。庆祝大会开到正午才散。

1933年:演出话剧过大年

中央苏区时期的条件虽然比较艰苦,但是文化生活非常丰富,形式多样,处处显示出一派欣欣向荣、红红火火的景象。特别是戏剧运动得到广泛开展,涌现出一批较高艺术素养的戏剧人才,成立了一些专业与业余的戏剧团体,他们在重大节日都会组织演出,并经常深入部队和各地慰问基层官兵与群众。苏维埃剧团在宣传党和苏维埃政府的政策,推动苏区的中心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剧团所到之处,都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

红一军团于1933年春成立了“战士剧社”,罗瑞卿任名誉会长,潘振武任社长,社员有40多人。该社创作了一部四幕话剧,名叫《庐山雪》。创作者有两位: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李卓然,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战士报》主编张际春,红一军团保卫局局长罗瑞卿担任导演。

1933年1月,红一军团在黎川整编。于是,春节期间这出戏在黎川县三都镇首演。该戏主要是反映红军反“围剿”的事迹。蒋介石的前三次“围剿”都被红军粉碎了,于是在庐山顶上,开会再次布置“围剿”红军,提出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红军为了粉碎敌人的进攻,召开了作战会议,由军团长传达作战任务,布置战斗。戏的高潮是,由于红军早就作了充分准备,终于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戏演到此时,台上台下激情汇成一片,观众的热烈掌声同台上演员高呼红军猛追白军的雄壮声,响彻整个剧场。最后是庐山上的雪化了,到处春暖花开,以红军的胜利、敌人的失败而告终。

当时扮演政治委员的就是聂荣臻,扮演政治部主任的就是罗荣桓,与他们在红军的实际职务相同。此外,罗瑞卿、李卓然等同志,也参加了演出。正像当时的大多数戏一样,这出戏也是“幕表戏”,在那些战斗行军极其频繁的日子里,编剧人只写一个大纲,至于详细情节和对话,就要依靠演员自己去临时编演了,之前只排练了一天。结果演得很活跃,特别是指挥员在剧中打电话下战斗命令的场景,就像真的一样。

演戏的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个插曲,演出场地是在一座古庙的破台子上围起了幕布,凑巧刚缴获了一盏汽灯,照得会场如同白昼,这真是空前的“设备”呀!一会儿,舞台上一个红军指挥员报告:“敌人被我完全歼灭了!”这时候台下,欢笑声、鼓掌声、欢呼声长久不息,显得异常热闹。

这场戏立意深远,时代感强,由红军自己创作、自己表演,还有领导人亲自参演。所以,取得了极大成功,台上台下都非常投入,也是当地军民春节期间的精神大餐。这场戏排得如此之好和受欢迎,使得新中国成立后很多人回忆到这段历史时犹如情景再现,可见当时的影响之大。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m.syxtk.com/wzzx/llyd/ls/2019-02-09/54992.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寒江雪 更新时间:2019-02-10 关键字:历史  理论园地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
Baidu
map